蕭立之 秋風原頭桐葉飛,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圖拆補兒女衣,輕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晉以前,降唐臣宋誰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請君停篙莫回船。 編蓬便結溪上宅,采桃為薪食桃實。 山林黃塵三百尺,不用歸來說消息。 句解: 幽篁翠冷山鬼啼:篁就是竹子,幽篁就是幽深的竹林。翠冷:翠是描述竹子的顏色,綠色本就是冷色調。但這里的冷不僅是說色冷,還有心情蕭瑟的意思。山鬼啼,就是山鬼哭泣。古人相信山林中有鬼怪,如山魈。 海圖拆補兒女衣:海圖就是繪有海水圖案的絹幅。這句話有個典故,出自杜甫的詩《北征》”“床前兩小女,補綻才過膝;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意思說窮得沒有布替小孩子裁衣服,只好東拼西湊,把繪畫海水的絹幅也剪碎了貼補進去。 輕衫笑指秦人溪:秦人溪,桃花源的典故。為避秦,逃到深山溪流,從此不知魏晉。 秦人得知晉以前,降唐臣宋誰為言:桃花源典故。詩人處在宋朝將亡的時代,感慨在元人統治下的地方已經沒有干凈土了,希望真有個陶潛所描寫的世外桃源。 忽逢桃花照溪源,請君停篙莫回船:這個是作者臆想出來的美好場景。夢想碰到了桃花源,勸告世人一定要留在那里,不要回到現世去。 編蓬便結溪上宅,采桃為薪食桃實:前一句說簡單的編制綁結出一個蓬草屋在溪邊居住。后一句說摘菜桃枝為柴火,桃肉為飯。薪就是柴火。 山林黃塵三百尺,不用歸來說消息:前一句說外面的土有三百尺,意思就是說外面的世界很骯臟,你在桃花源就住下來,不要像那個漁夫一樣又回來給我們講發現桃花源的這個消息。 相關試題 1.“ 編蓬便結溪上宅,采桃為薪食桃實”描寫————的隱遁生活。 2.最后兩句“山林黃塵三百尺,不用歸來說消息。”的意思是什么? 3.簡述這首詩的主題。 參考答案 1.編蓬結宅、采薪食果 2.這個世界骯臟得很,你進了桃源洞就住下來,不要向我們報信,免得像《桃花源記》里的漁夫,出洞以后,再也找不到那片樂土。 3.感慨在元人的統治下的地方已經沒有一片凈土了,希望真有個陶潛所描寫的世外桃源。 【參考譯文】: 秋風吹落枯黃的桐葉,翠冷的幽竹深處有山鬼的啼鳴。桃源的民風是那樣的古樸,打點好行裝請盡快地上路。那里的人民遠離劫亂,根本不知道有秦漢唐宋代代相傳。一旦到達夢中的桃源,就在那編蓬結宅,采食桃鮮。千萬不要再想著回來,外面的世界簡直是污穢不堪! 賞析: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江山淪陷的憤懣,對現世的不滿和無奈之情。作者對現世無可奈何,有了避世心理。全文通過秋風,葉飛,翠冷,鬼啼等景象借物抒情,描述了現實的不堪。用海圖的典故描述了生活的惡劣狀況。又用桃花源的典故訴說了作者的避世心態,表達了對現實的無奈與憤懣。 這首詩寫在宋亡之后,作者感慨在元人統治下的地方已經沒有干凈土了,希望真有個陶潛所描寫的世外桃源,而且勸告被送的友人進了桃源洞就住下來,不用向我們報信,免得象《桃花源記》里的漁夫,出了洞以后再也找不到那片樂土了。注里引了方回的《桃源行》以作比較,這首詩寫在宋朝將亡未亡的時候,詩的序文說:“避秦之士非秦人也,乃楚人痛其君國之亡,不忍以其身為仇人役,力未足以誅秦,故去而隱于山中爾。”詩里也說:“楚人安肯為秦臣,縱未亡秦亦避秦。”表明詩作者要是不能抵抗蒙古人的侵略,就希望找個桃花源去隱居,免受異族統治的心理,反映了那個時代一般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