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劉過 壯觀東南二百州,景于多處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淚,山掩諸公②富貴羞。 北固懷人頻對酒,中原在望莫登樓。 西風戰艦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③舟。 注釋: ①多景樓,位于今天江蘇鎮江北固山上。南宋名將韓世忠曾在此處擊敗金兵。②諸公,指投降派。③使客,求和的使者。 1.對《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鑒賞評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闕由當地風光引出歷史人物,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筆調沉雄凄婉,意境蒼涼悲壯,寄寓了作者對國事的感慨和憂慮。 B.“可堪回首”詞句一語千鈞,不但使后兩句的畫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內容,而且也表達出了作者憂時傷世的強烈感情。 C.詞的結尾處,作者以廉頗自況,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現了作者有心殺敵報國,卻又力不從心的苦悶心情。 D.全詞用典雖多,卻都關心時事,十分貼切,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對《登多景樓》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 A.首聯寫詩人登上多景樓遠望,眼前之景雄偉壯闊,但因大宋山河破碎,不禁愁緒滿懷,無限感慨。 B.頷聯寫“英雄”壯志難酬的感慨和“諸公”媚敵求榮的無恥,表達了詩人悲恨交加的思想感情。 C.頸聯寫詩人因懷才不遇在北固山多景樓借酒澆愁,看到廣闊的中原內地,內心對收復失地充滿了希望。 D.本詩寫景的筆墨極省,重在寫詩人的感慨,沉郁悲壯,其風格與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極近。 答案: 11.C(“力不從心”不當。) 12.C(詩人“對酒當歌”,“怕上層樓”,對收復失地失望之極。) 注釋: ①二百州:宋朝國土號稱四百州,二百州即半壁江山。 ②諸公:指投降派。 ③戰艦:韓世忠、虞允文曾在這一帶擊敗金兵。 使客:金國的使者。 簡析 這是一首慷慨悲壯的抒情詩,雖名曰登樓卻不用濃墨重彩來寫景,僅有的一點景只不過是作為引發心中情感的酵母。盡管多景樓是江南名樓,但金甌破缺,景多也就愁多,詩人巧妙地將樓名拆開重組,以抒發深沉的感慨。頷聯乃全詩精華,“不盡長江滾滾來”,流的是千古英雄血淚;“兩岸青山相對出”,遮的是誤國奸佞羞恥,悲壯與憤激交織成的對句令人凄愴。頸聯雖無“中原北望氣如山”的豪壯,卻也有“眼中何處是神州”的感慨,詩人“對酒當歌”,“怕上層樓”,傷痛至極。尾聯先借回憶寫出當年抗擊金兵的壯舉,再聯系當前沿江戰艦在蕭瑟秋風中迎送敵人的使節之凄涼景象,不由悲從中來,詩人對朝廷不思“興復漢室,還于舊都”已失望至極。 作者簡介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人。 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為韓侂胄客,不識侂胄之敗事,其識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游。后布衣終身,去世于昆山,其墓尚在。有著作《龍洲集》《龍洲詞》傳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