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宋詞精選 > 宋詞賞析 >

        宋徽宗詞《宴山亭?北行見杏花》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05-21 10:25
        北行見杏花
        趙 佶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它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譯文】
        像剪裁好的潔白絲綢,疊成輕盈的幾層,又將胭脂淡淡地均勻涂注。時新靚麗的裝扮,濃郁四溢的清香,羞死那蕊珠天宮的仙女。本來就容易凋零,何況又遭多少無情風雨。這情景讓人分外愁苦,問冷落庭院還要受幾番暮春的凄楚?
        靠誰來托寄重重離恨,這雙飛燕怎懂人言語?天遙遙地悠悠,隔萬水擋千山,誰能知故都宮殿今在何處?怎能不深深思念啊,有時只能在夢中重回故居。但如今連這也辦不到了,最近我總是連夢也不得做。
        作者介紹:趙佶
        趙佶(1082-1136)即宋徽宗。宋代皇帝,畫家。為帝時不勵精圖治,惟窮土木,崇奉道教,任用蔡京、梁師成、李彥、童貫、朱 、王輔等,時稱六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進教城汴梁,趙佶、趙桓、以及趙氏宗族、親屬等三千多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虜。后死在“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在位期間,為“畫院”搜羅繪畫人才,提倡柔媚的畫風。他擅長花鳥⑨畫,受吳元瑜影響,書法師黃庭堅,后自創一種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體”。據說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陸續描寫過各種奇花異鳥,命名為《宣和睿覽冊》。他要求所畫花卉,能夠畫出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下的特定情態,他對人物、山水畫等,也有一定的造詣。傳世作品較多,有些是御用畫家代筆之作。作品有《臘梅山禽圖》、《五色鸚鵡圖》、《芙蓉錦雞圖》、《紅蓼白鵝圖》、《池塘秋晚圖》、《柳鴉蘆雁》、《瑞鶴圖》、《溪山秋色圖》等。人物畫方面有《聽琴圖》、《文會圖》。山水畫方面以《雪山歸棹圖》為代表。此外,還臨摹有李昭道《摘瓜圖》,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曾下令編撰《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博古圖》等,僅《宣和畫譜》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宴山亭》這首詞曾被王國維稱為“血書”。相思極苦,衷情哽咽,令人不忍多聽。
        注釋:
        ①宴山亭:詞牌名。“宴”通“燕”。
        ②冰綃:潔白如冰的絲織品,綃(xiāo):生絲。 生絲織物:~頭(古代束發的頭巾)。冰銷,潔白的綢。此處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靚(jìng、liàng)妝:妝飾艷麗。 (古代靚字讀jìng)
        ④蕊珠宮:道教傳說中的仙宮。
        ⑤憑寄:憑誰寄,托誰寄。
        ⑥者:同這
        ⑦會:理解,懂得。
        ⑧無據:不可靠。
        ⑨和:連。

        [賞析]
        這首詞是趙佶被人擄掠北去途中,見杏花而懷念故國的傷懷之作。開頭描繪杏花的形態色彩,接著以杏花的美麗妝飾與天上宮女對比,透過此花,人們能看到曾為帝王、現為囚徒的作者及今日的后宮佳麗憔悴飄零的落魄之態。下闋由上闋寫杏花轉為寫人。題意是“北上見杏花”,并非專詠物,所以“憑寄離恨重重”承上啟下。“離恨”為點睛之筆。借對夢的期待,委婉表達,此刻的作者傷心到連夢也不做了!

        這首詞以杏花的美麗易得凋零,抒發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上片描繪杏花開放時的嬌艷及遭受風雨摧殘后的凋零。下片寫離恨。抒發內心的故國之思。詞中以花喻人,抒寫真情實感。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為趙佶被俘北行見杏花之作。起首六句,實寫杏花。前三句,寫花片重疊,紅白相間。后三句,寫花容艷麗,花氣濃郁。“羞殺”一句,總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轉變徵之音,憐花憐己,語帶雙關?;ㄒ椎蛄阋粚?、風雨摧殘一層、院落無人一層,愈轉愈深,愈深愈痛。換頭,因見雙燕穿花,又興孤棲膻幕之感。燕不會人言語一層、望不見故宮一層、夢里思量一層、和夢不做一層,且問且嘆,如泣如訴??偸且孕闹杏腥f分委曲,故有此無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綿邈,促節繁音,回腸蕩氣。況蕙風云:“真”字是詞骨,若此詞及后主之作,皆以“真”勝者。

        賞析二:
        宋徽宗趙佶昏庸無道,導致國家被金兵侵占,他自己也和兒子一起被擄往五國城,囚禁終身。據說這首《燕山亭》是他的絕筆之作,“北行”其實是指他被擄往北方。這首詞通過對杏花由開到殘的描述,暗示了他一生的遭際,飽含哀傷和絕望。
        上片寫杏花開敗的全過程,其實是暗寫詞人自己的身世。開始幾句寫杏花的嬌媚:它潔白如玉,由絲絹裁疊而成,清香陣陣,又像是涂了淡淡的胭脂。它就像一名衣著清麗的少女,雅麗脫俗,清香四溢。這樣的美,就連蕊珠宮的仙女也比不上。這幾句工筆細描,把杏花的神韻寫活了,也寫絕了。后幾句筆鋒頓轉,寫杏花凋零:不消幾度風雨,已是一地落紅,凄涼滿目,令人斷腸。這些全都和詞人的身世、遭遇相切合。詞人憐花自憐,一語雙關,情景交融。
        下片寫自己的愁怨。筆意幽深,逐層遞進,回旋跌宕,終至痛之極處。前面一層寫詞人離恨深沉,欲付之于玲瓏雙燕,無奈它們不懂人言,自己情思難寄。第二層寫自己現在身在北國,與汴京故宮山水相隔,身為臣虜,何時才能重返那片天地呢?接下來第三層寫故國之思:只有在夢中才能暫時回到故宮。最后一層寫詞人的絕望之情,他甚至連暫時的歡夢也難做成,可見其心中的愁思、哀痛,讀之令人斷腸。
        詞人是北宋的書畫名家,其畫作以精工通真聞名于世。這種手法也同樣顯露在這首詞中,特別是上片中對杏花的刻畫,很有幾分工筆畫的味道。




        相關閱讀

        李彭老《生查子》“深院落梅鈿,寒峭收燈后”全詞
        趙令畤《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閱讀答案及翻譯賞
        李煜《蝶戀花》“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閱讀答案及賞析
        陳亞《生查子·藥名閨情》“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
        李持正《明月逐人來》“星河明淡,春來深淺。紅蓮

        有幫助
        (8)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