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宋詞精選 > 宋詞賞析 >

        蔡伸《蘇武慢》“兩地離愁,一尊芳酒凄涼,危闌倚遍”宋詞注釋翻譯與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3-10-17 21:44
        蘇武慢①
        蔡伸
        雁落平沙,煙籠寒水,古壘鳴笳聲斷。青山隱隱,敗葉蕭蕭,天際暝鴉零亂。樓上黃昏,片帆千里歸程,年華將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
        憶舊游,邃館朱扉②,小園香徑,尚想桃花人面③。書盈錦軸,恨滿金徽④,難寫寸心幽怨。兩地離愁,一尊芳酒,凄涼危闌倚遍。盡遲留、憑仗西風,吹干淚眼。
        [注釋]
        ①蘇武慢:此調系詠蘇武古調演化。
        ②邃館:深院中的樓館。
        ③桃花人面:崔護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④金徽:系琴弦的金絲繩,此指代琴。
        【作者簡介】
        蔡伸(1088—1156) 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書法家蔡襄之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官至左中大夫。 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h、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端问芬怼酚袀?。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著有《友古居士詞》。存詞175首。
        【譯文】
        大雁落在平坦的沙岸,寒江上煙霧一片。古壘中,胡笳聲一聲聲遠遠聽來。青山朦朧,落葉蕭蕭,暮色蒼茫的天際,幾處昏鴉在紛飛。樓頭之上黃昏,看見一片片云彩,船兒尚有千里途程,到京時年末??諌旧媳淘普谘?,佳人啊,此時你在哪邊?我的夢中都與你相距遙遠無限?;貞浳覀冞^去相識的歡樂,在那朱紅色 樓館,小園香徑上百花開放,我難忘你那桃花般的美麗容顏。我深深地懂得,你也是在把我思念。你在織錦上寫滿了回文式的情書,將幽怨付于琴弦,但也無法訴盡內心的傷感。我們分處兩地,同時愁思綿綿。酒并無法消愁。我又獨自來到樓上,扶著那高高的欄桿,任憑那無情的秋風,將我一雙淚眼吹干。



        譯文2:  

        鴻雁落在平曠的沙洲,煙靄籠罩著秋江寒水,古壘上的胡笳聲漸低漸斷。遠處青山時隱時現,滿空落葉蕭蕭飄散,遙遠天邊有晚鴉星星點點。黃昏時我登上小樓,看片片白帆千里迢迢回歸,嘆歲月如流自己將到暮年。望遠天濃云暗合,不知佳人現在哪里?就是做夢幽魂也離她很遠。  
        憶舊游在那紅門深院,在那繁花盛開的小園香徑,我至今還記得她美麗的容顏。她寫的相思書信卷成錦軸,她頻頻地撥弄箏管琴弦,也難以傾訴心中無限幽怨。這兩地的凄涼離愁,一樽芳香美酒怎能排遣?我倚遍高高的欄桿。久久地在樓上停留,任憑西風去吹干我的淚眼。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入燕途中的思家之作。上闋前幾句寫景。“年華將晚”,“佳人何處”,感嘆美人遲暮,為全篇主旨。“片帆千里”,極寫羈旅之苦。下闋寫相思。寫信、彈琴寄恨,都不減相思。“兩地”、“一尊”又一對句,寫出借酒澆愁的幽恨。最后只得借風吹干眼淚,痛苦達到極點。這首詞層層遞進,依次抒寫離愁別恨,纏綿悱惻,頗令讀者感懷。

        這首詞寫羈旅傷別,而從荒秋暮景說起。前三句說的是雁陣掠過,飛落沙灘;秋水生寒,煙靄籠在水上。古壘上,胡笳悲鳴,漸漸地,連這嗚咽之聲也沉寂了。蔡詞中不說“鳴笳聲起”,而說“鳴笳聲斷”,這么描寫更顯得冷寂荒涼。開端數句,為全詞定下了凄涼的基調。從“古壘鳴笳”中,我們可以感受出動亂時代的氣息(作者是北宋末南宋初人)。這種氣息,為下文所寫的傷離怨別提供了特殊背景,同時也更增添了悲愴意味。

        接著,在對荒涼山水的描寫中,詞人進一步增添感情的成分。山色有無,暗示著歸途遙遠,這句詞化用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詩意;黃葉蕭蕭,頓覺秋思難以排解,第五句與末句“憑仗西風,吹干淚眼”

        前后呼應。天邊的夕陽余輝,映照著點點寒鴉紛紛亂亂,飛歸林中。以上數句,蕭瑟的秋景中意寓著客況凄涼、鄉思暗生之意,讀之令人已覺其可有人,呼之欲出了。至“樓上黃昏”四字,詞人才點出殘照當樓之時樓上凝神姚望之人。這表明上邊所寫整個秋日暮景都是映在這人眼中的景象,染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黃昏”二字,有黯然神傷的意味,也就是所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趙令畤《清平樂》)而這時收入眼底的,偏偏又是“片帆千里歸程”。從落雁、昏鴉,寫到歸舟,思歸的主旨更加明顯了。時值暮秋,“年華將晚”,人們都離開這荒涼的地方,駕舟歸去;而自己昵,至今欲歸未得。“年華將晚”,這四字之中蘊含悲老大、傷遲暮之意。前有“青山隱隱”,這里又加上“片帆千里歸程”,境界寥闊,把人的思緒引向遠方。而“片帆”之小與“千里”之遙對比,更顯示出此地的荒遠和思歸心切。“年華將晚”,則加深了思歸的緊迫感。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三句,化用江淹詩“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融合無間,猶如滅去針線痕跡,有妙手偶得之感?!冻o》:“與佳期佳兮夕張”,傍晚,應該是有情人相會之時,然而,暮云已合,伊人何在?“夢魂俱遠”,更透過一層,使人感到,關隘山巒阻隔,云水迢迢,即便連夢中也難相會,這就把思歸的主題進一步具體化了。

        下片轉入對“舊游”的回憶。“邃館朱扉”、“小園香徑”、“桃花人面”,這是腦海中浮現的幾個難忘的特寫鏡頭,其中彌漫著溫馨的氣氛,也暗含著對方的身份和詞人生活的往事。春光美好,桃花明亮,人面生輝,那記憶中的美好時光,與眼前的秋風敗葉、古壘哀笳的蕭索環境,成了鮮明的對比。失去的,常常愈覺可貴,尤其是在孤獨苦悶之時。在自己已覺難耐,更何況對方——久別后的弱女子呢?下文緊接“尚想桃花人面”,句斷意不斷,從對方著筆,寫女方對自己的思念。“錦軸”、“金徽”、“寸心幽怨”,這纖細筆觸,皆從女方著筆。錦軸,化用蘇蕙回文詩典故。金徽,以琴面標志音位的徽代指琴。這錦中字,琴中音,總道不出別恨。而“寸心”雖小,其中幽怨竟非盈軸之書與滿琴之恨所能言盡,相思之苦可以想見。

          下文拉回到眼前,并歸結到雙方合寫。書、琴皆難排解憂愁,那么這“兩地離愁”,只有用“一尊芳酒”去解。然而離愁何其重,尊酒何其輕,豈能解得?

          二者對比,造成反襯的效果,更顯出離愁之深。在消愁愁更愁之時,詞人只有丟下酒杯,無限凄涼地獨倚危欄,徘徊樓頭。歸也不能歸,住又以何處???愁腸百轉,禁潸然淚下。“憑仗西風,吹干淚眼”八字,酸楚之極。“吹干淚眼”,足見獨立之久:“憑仗西風”,只因為無人慰藉,只有西風為之拭淚。辛棄疾詞云:“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水龍吟》)而他則是自家流淚自家拭,甚至連自己也不想去拭,一直等到被清冷的西風吹干。讀之使令更感悲矣!

        此詞抒情真切,鋪敘委婉,頗有柳七風味。發本詞開頭就與柳詞“登孤壘荒涼,危亭曠望,靜臨煙渚”(《竹馬子》)相似。全詞由凄涼轉為纏綿、悲婉,緊著又轉入悲愴,以變徽之音收結,留下了那個紛亂時代的痕跡,這一點又與柳詞有異。一結未經人道,獨辟蹊徑,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頓使全詞生色。唯朱敦儒句“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相見歡》),仿佛有相似之處。




        相關閱讀

        趙令畤《蝶戀花·卷絮風頭寒欲盡》閱讀答案及翻譯賞
        李持正《明月逐人來》“星河明淡,春來深淺。紅蓮
        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閱讀答案及賞析
        李彭老《生查子》“深院落梅鈿,寒峭收燈后”全詞
        陳亞《生查子·藥名閨情》“相思意已深,白紙書難足
        李煜《蝶戀花》“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有幫助
        (4)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