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聞禮 鶯啼晴晝,南國春如繡。飛絮眼,①憑闌袖。日長花片落,睡起眉山斗。②無個事,沉煙一縷騰金獸。③ 千里空回首,兩地懨懨瘦。④春去也,歸來否?五更樓外月,雙燕門前柳。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 【注釋】 ①飛絮眼:形容柳絮困慵如美人之目。(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②睡起眉山斗:指愁眉緊鎖。 ③金獸:鑄成獸形的銅香爐。 ④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參考譯文】 白日里黃鶯聲聲鳴啼,南國的春色如錦繡一樣秀麗。倚在欄桿上遠遠望去,滿眼飄動的都是飛絮。長長的一天能有多少落花委地,每天睡起便愁得雙眉皺起。整日閑暇無聊空虛,呆看著金獸香爐中煙氣縷縷。 人隔千里空相思,分處兩地都消瘦。春天就要溜走,不知你還回來否?夜至五更明月照著小樓,燕子雙雙飛過門前的楊柳。無論白晝還是月夜,眼前的景象總是勾起我的思愁。你看不見嗎?已是清明后,院落的秋千上仍是空悠悠。 【賞析】 正是早春時節,面對“南國春如繡”這樣的美景,閨中女子卻是一副懶散、無聊之態,原來是與情人的分離導致自己“懨懨瘦”。于是“春去也,歸來否”問得辛酸、苦澀,無奈之極又無助之極。“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則預示著春天去后,情郎回來的希望仍是渺茫無蹤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