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宋詞精選 > 宋詞賞析 >

        劉克莊《賀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8-03-04 21:07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br />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釋
        ⑴賀新郎: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⑵綀(shū)衣:葛布衣,指平民衣著。
        ⑶結束:妝束、打扮。
        ⑷釵符艾虎:釵符:又稱釵頭符,端午節時的一種頭飾?!侗阕印罚?ldquo;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綴髻鬢為釵頭符”。艾虎:舊俗端午節用艾作虎,或剪彩為虎,粘艾葉,戴以辟邪?!肚G門記》:“午節人皆采艾為虎為人,掛于門以辟邪氣。”
        ⑸觀渡:《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⑹逢場作戲:原指藝人遇到合適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動。慵:懶得,表明“我”不想參加。
        ⑺陌頭:裹著頭巾。陌:頭巾。爭旗鼓:搖旗擊鼓,為龍舟助威。
        ⑻靈均標致:屈原風度。屈原字靈均。
        ⑼紉蘭佩:聯綴秋蘭而佩于身,意謂品德高雅。
        ⑽椒:香物,用以降神;醑(xǔ):美酒,用以祭神。
        ⑾角黍(shǔ):粽子。
        ⑿把似:假如。
        ⒀差無苦:幾乎沒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參考譯文
        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剛剛吐艷,我撩起畫簾,穿著葛衣搖著絹扇,讓風兒把暑氣驅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著自己的新裝,頭上插戴著式樣新穎的釵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我年紀老大,懶于前去湊趣,任憑裹著頭巾的兒郎搖旗擊鼓。船槳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濺,江面上一片浪花飛舞。
        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帶蘭草以示芳潔,又懷揣香酒禮神肅穆。誰相信千載之后,他會在波濤之下垂涎角黍?又說什么怕蛟龍嘴饞發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還不如當年醉死,免受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為笑談,來憑吊他英靈千古。

        賞析
        《賀新郎·端午》是南宋劉克莊所寫端午風俗人情的節序詞詞作。
        咸淳三年時值端午節,作者看到路上行人精心打扮,一片喜悅氛圍,殊不知國家危如累卵,又想到自己年近八十,卻“前后四立朝”,仕途坎坷,屢遭挫折,胸中有許多牢騷不平之氣,便借屈原事一吐為快,創作此詞。
        詞人托屈原之事,抒心中怨憤之情。上片描繪端午節的場景風物,如一幅民俗風情畫,清新歡快。下片用嬉笑怒罵的筆調嘲弄往江中投粽子以饗屈原的傳說和歷史遺習。全篇針貶世情,傳達出舉世皆濁我獨醒之深慨。
        上片寫端午節時當地的民俗風情及作者的感受。開篇三句點明時節。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開于五月,照應端午。 “畫簾開、綀衣紈扇”寫出氣溫特點,清爽宜人。接下寫自己的輕閑自在,意在筆外,實質也含有“閑愁最苦”的意味,從反面見意。“兒女”三句寫青年們爭夸裝束,興高采烈,游人觀渡,萬人空巷,熱鬧非凡。雖純系寫景,卻寓含深意。“紛紛”二字描繪出少年們爭先恐后、興高采烈的模樣,詞人這里用少年的年輕活躍為下文襯托自己的年老疏懶做鋪墊。自己的“綜衣紈扇”與兒女們的“新樣釵符艾虎”對比鮮明,以兒女們的歡樂反襯出自己的無聊及年華已逝的落寞心緒。而“釵符艾虎”四字再次寫實景點節令,切題之“端午”。“老大”與少年”、“慵”與“爭”相對比、“作戲”與“旗鼓”相呼應,生動地刻畫出詞人旁觀者的姿態。“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這里借自然景色的變化描繪年輕人爭渡的場面,極富動態之美。在這生龍活虎的“少年”的襯照下,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那種年華已晚,身遭廢棄的抑郁不平之情,隱然可感。
        下片寫對屈原的懷念及歌頌,對投粽民俗表示不認同的態度,頗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靈均標致高如許”是對屈原的高度評價和贊揚,使作者對屈原的崇敬躍然紙上 。“憶平生”二句回想以前自己以屈原為楷模,但卻生不逢時。“紉蘭佩”、 “懷椒醑”則是引用《離騷》中的詩句,展現出原生前的高風亮節。“誰信”三句,詞人認為投粽入江祭屈原的風俗屬無稽之談。 “誰信”是反詰,意即不信。詞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往水里投幾個粽子無濟于事,那些神話傳說荒誕不經,倒不如學一學屈原精忠為國、高潔不污的品格,比搞這些表面文章強多了。“蛟饞龍怒”暗指嫉賢讒能的陰暗小人,此處詞人實質上是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與憤懣。“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這幾句憂憤尤深,意謂屈原若在今世,還會憂憤滿腔再度投江的。與其清醒而苦惱,還不如“醉死差無苦”。這既是說屈原,也是說自己。如今當政者茍且偷安,不思振作,自己又能做什么呢?只有長歌當哭而已。“聊一笑”,實是苦中作笑,含淚的笑,足見詞人對當權者極度的失望乃至絕望之情。
        全詞從院內寫到陌頭,是一幅端午風俗圖,但深有寄托,暗含著年華已逝,壯志未酬的抑郁不平之情。


        文章標簽: 屈原   端午  




        相關閱讀

        晁補之《水龍吟·次韻林圣予惜春》“狂歌似舊,情難
        史達祖《三姝媚》“可惜東風,將恨與、閑花俱謝”
        王炎午《沁園春》“誰知道,十年魂夢,風雨天涯”
        薛夢桂《三姝媚·薔薇花謝去》全詞翻譯賞析
        史達祖《臨江仙·閨思》“愁與西風應有約,年年同赴
        段成己《江城子》閱讀答案附賞析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