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過 彈鋏西來路。記匆匆、經行十日,幾番風雨。夢里尋秋秋不見,秋在平蕪遠樹。雁信落、家山何處?萬里西風吹客鬢,把菱花、自笑人如許。留不住、少年去。 男兒事業無憑據。記當年、悲歌擊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劍,時解挑燈夜語。誰更識、此時情緒?喚起杜陵風月手,寫江東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羈旅。 【注】劉過:南宋詞人,曾上書朝廷,陳述恢復中原的策略,未被采納而漂泊江湖。彈鋏:鋏,劍把。馮諼為孟嘗君門客時,未受孟嘗君重視,他彈鋏而歌:“長鋏歸來乎!”菱花:鏡子?!稌x書·祖逖傳》載,逖統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世說新語·簡傲》載,阮籍在大將軍司馬昭的宴會上“箕踞嘯歌,酣放自若”。杜陵風月手:指杜甫。杜甫曾有《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三句由事起興,間接點題,寫“西來”情景,關鍵在于“風雨”二字。 B.作者夢尋之“秋”,其意當不僅指秋之季節,更指淪陷的北方大好山河。 C.六至九句寫縱鴻雁可傳信,但無處可落;而自己漂泊于異鄉,韶華空逝。 D.下片由現在轉入回憶,詞人當年曾慷慨悲歌,縱情豪飲,常常挑燈看劍。 E.最后四句由感慨國事轉入慨嘆個人身世,點出寫此詞以泄愁苦、慰羈旅。 15.本詞幾次引用典故,包含了怎樣豐富的內容?請結合詩句的內容作答。(6分) 參考答案 14.AD(答A項得3分,答D項得2分) 【解析】A.“由事起興,間接點題”錯,應是開門見山,直接切題;D.“常常挑燈看劍”不是當年的情景,而是現在的情況。 15.①用馮諼彈鋏而歌事,說自己的愁苦“西來”,是由于未受重用,抒發了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之意。②用祖逖擊楫中流事,表達自己的北伐之志及誓死恢復的決心和氣概。③用阮籍箕踞嘯歌事,表現自己的意興慷慨,豪放不羈,表達睥睨今古、傲視一世之情懷。④用杜甫懷李白事,以李白自比,希望有杜甫那樣的知己能理解、安慰自己,表達羈旅的孤獨愁苦。(任選三條作答,每條2分,意思對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