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夜渡?!?br /> 蘇軾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注釋: ①參(shēn)橫斗轉——參星橫斜,北斗星轉向,說明時值夜深。參,斗,兩星宿名,皆屬二十八星宿。橫,轉,指星座位置的移動。 ②苦雨終風——久雨不停,終日刮大風。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凈的。比喻自己本來清白,政亂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終會消散。 ④魯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據《論語·公冶長》載,孔子曾說:“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樂聲——這里形容濤聲。也隱指老莊玄理?!肚f子·天運》中說,黃帝在洞庭湖邊演奏《咸池》樂曲,并借音樂說了一番玄理。軒轅,即黃帝。 ⑥南荒——僻遠荒涼的南方。恨——悔恨。 ⑦茲游——這次海南游歷,實指貶謫海南。 參(音身)橫斗轉:參、斗:兩星名,二十八星宿中的兩宿。橫、轉:指星座位置的移動。 苦雨:久雨,下個不停的雨。 終風:吹個不停的風。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變得更為美好?!稌x書·謝重傳》載:重在司馬道子家作客,正值月色明凈。道子認為極好,謝重卻認為不如有點云彩點綴。道子開玩笑說:你自己心地不干凈,還想將天空也弄得污穢嗎? 魯叟:指孔子。乘桴(音?。鹤痉??!墩撜Z·公冶長》載:孔于曾慨嘆自己的主張無法實現,想坐木筏到海外去。 空余魯叟乘桴意:孔子曾經說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說如果政治主張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 粗識軒轅奏樂聲:軒轅:即黃帝?!肚f子·天地》:“黃帝張(演奏)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這句是以軒轅古樂比大海濤聲。傳說古時黃帝演奏過《咸池》這個樂曲。 九死:多次幾乎送命。 冠:居第一位。 譯文: 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參星橫掛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轉得很低。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總有停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也總有止住的時候。天上的烏云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點綴的?其實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我本想學“乘桴”退出官場,現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著了。如今政局轉為平和,我也是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為這次南游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賞析: 蘇軾紹圣四年(一O九七)被貶海南,六月十一日渡海南下,次日至海南島,元符三年(一一OO)五月遇赦,六月二十明晃晃度海北上,量移(被貶到遠方的官員,遇赦酌量移到較原地靠京城較近的地方做官)廉州(今廣西合浦、靈山等地),在海南島稽留的時間正好是三年零八天。這首詩就是寫渡海北上那個晚上的情景。 頭一句說發船渡海正是三更時分(約在晚上十一時至十二時),參星橫掛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轉得很低。這里關于星斗的描寫是化用古人“月沒參橫,北斗闌干”的詩句,可能是當時的真實情景,也可能不是,只是用來說明渡海的時間是在半夜里,也說明黑夜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將獲得新生,這是一種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這種借景為喻的手法。 第二句說,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苦雨),總有止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終風),也總有停的時候,它們“也解晴”,也能變成風靜晴朗的天氣。也可能當時確是雨霽云收風平浪靜,但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寫景,而在比喻,說明他受到各種打擊和排斥 , 也總有結束的時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經風雨見到晴天那樣,心情舒暢,充滿希望。第三句說,天上的烏云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點綴的?這景色主要也是用來作比喻的,意思是說,這次遇赦,不知是誰在朝廷幫忙說情,為我驅散政治上的烏云的?第四句說,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顏色,本來就是澄澈清白的。這句承接上句,也是一種比喻,意思說,在政治上,不用別人幫我洗刷污垢,我本來就是清清白白的。有人評論說:“前半純是比喻,如此措辭,自無痕跡。”就是說,前面四句都是用比喻的手法。的確是這樣的,前四句象是寫景,實則寫意,比喻巧妙,不露痕跡,形象鮮明,而且還含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五六句是議論??浊鹪浾f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說,政治主張行不通就算了,可以乘坐小木筏漂到海上去。第五句說,徒然剩下魯國老人孔丘(魯叟)關于“乘桴”的主意。言外之意是,本想學“乘桴”退出政治舞臺的,現在不用學這個了,孔丘的主意對我來說是用不著的了。傳說古時黃帝演奏過《咸池》這個樂曲。第六句用了這個典故,說,我大略領會到黃帝的《咸池》樂曲溫潤的樂聲了。言外之意是說,政局轉為平和了。這一聯對政治的議論,說明他對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并未完全喪失信心。 最后兩句說,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古時“九服”中有“荒服”,指極邊遠處),雖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正如屈原《離騷》說的“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次南游,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可以說是第一遭兒。他對這次被貶到海南島表示不后悔,認為是一生中挺有意義的一段經歷。“冠平生”應解為“超過平生見到的景色”。全詩情調高昂,表現了蘇軾的樂觀精神。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晉代謝重于月夜在會稽王司馬道子座上作客,那時月色明凈,道子認為極好,謝重說:我覺得還不如有點云彩點綴。道子開玩笑說:你自己心地不干凈,還想將天空也弄得污穢嗎?這里化用了這個典故。這兩句大意是:云散月明,萬里長空還用什么來點綴呢?天容海色本來就是清亮澄澈的??! 詩句極寫月光之明亮,海天之清澈。此詩寫于蘇軾獲大赦后由海南島北歸渡海之時,這兩句就暗喻著自己雖曾遭政敵誣陷,但本質清白純潔,終獲昭雪之意??捎靡悦鑼懺乱购L烨迕髦?,亦可借喻本質高潔不怕誣蔑之心境。 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云散月明’烘托出的是一種沉寂清冷的意境,從中可意會出作者孤單的情狀;但‘天容海色本澄清’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出作者的一貫的豁達態度——他認為這種‘清’和‘靜’恰應是自己應有的如海容月的,如天容海的廣闊心胸,是自己應好好去體味和修行的大道之理,有至真的道家的無為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