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宋詞精選 > 蘇軾的詩詞 >

        蘇軾《六幺令·天中節》閱讀答案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9-07-08 18:04
        六幺令·天中節①
        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朝夕新亭對泣②,淚竭陵陽③處。汩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注]①天中節即端午節。②新亭對泣,語出《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③陵陽,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陽。
        14.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詞的上片通過描寫“虎符纏臂”“門插艾蒲”“放飛紙鳶”“飲酒食粽”“龍舟競菠”“誦賦祭吊”幾個場面寫出端午節的盛況。
        B. 詞中運用“新亭對泣”的典故準確貼切,是因為屈原當時流放在外、痛心國難的心情與晉時渡江避難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 本詞詠今嘆古,“借古而啟今”。上片極力描摹端午諸種盛況,下片感懷屈原人生經歷。本詞的寫作重點在上片。
        D. 詞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景畫撲面而來,景境如畫;下片一幕幕滄桑的歷史再現眼前,一唱三嘆。
        15. 一般認為,詞中的“異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這種解讀?請結合詩句說明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4. C   
        15. 同意“異客”是屈原。①因“懷王昏聵”“秦終吞楚”而“垂涕淫淫,鬢發花白”,這正是屈原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所以“異客”是屈原。②陵陽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時最后到的地方,詞人借用“新亭對泣”的典故表達屈原流放在外、痛心國難的悲痛心情,所以“異客”是屈原。③自投汨羅,斯人已逝,只留下萬千斷腸的詩句,所以“異客”是屈原。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中,C項,“本詞的寫作重點在上片”錯,應是通過下片屈原的經歷抒發情感,闡發主旨的,故重點應在“下片”。故選C。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及情感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考生要通過對詩詞內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見解,還可結合意境和詩句分析情感。本題中,如果考生同意“異客”是屈原??蓮囊韵陆嵌热胧郑孩僖?ldquo;懷王昏聵”“秦終吞楚”而“垂涕淫淫,鬢發花白”,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兩句的意思是:感嘆楚懷王不明事理,悲嘆楚國被秦國滅掉。"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兩句指屈原已經遠離自己的故土,被流放到了外地。兩鬢白發如霜。這正是屈原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所以“異客”是屈原。②“淚竭陵陽處”一句中“陵陽”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時最后到的地方,詞人借用“新亭對泣”的典故表達屈原流放在外、痛心國難的悲痛心情,所以“異客”是屈原。③“汩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一句中寫道:自投汨羅,斯人已逝,只留下萬千斷腸的詩句,所以“異客”是屈原。如果答“不同意”,將“異客”理解為蘇軾,或“異客”既指屈原也指蘇軾,言之成理亦可。


        文章標簽: 屈原   端午   人生   白發   新亭   汨羅江  




        相關閱讀

        蘇軾《惠州一絕》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全詩翻譯賞析
        蘇軾《浣溪沙》閱讀答案,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
        《念奴嬌·中秋》閱讀答案,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
        蘇軾《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澄邁驛通潮閣》閱讀答案及全詩翻譯賞析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