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理海棠 吳文英 繡幄鴛鴦柱,紅情密,膩云低護秦樹。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障滟蠟、滿照歡叢,嫠蟾冷落羞度。 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連鬟并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語?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 [注釋] ①繡幄鴛鴦柱:海棠全株花盛開時如繡幄,連理枝則如鴛鴦柱。 ②秦樹:秦中(今陜西省一帶)有雙株海棠。 ③鈿合:盛珠寶首飾之盒,有上下兩扇。 ④錦屏人:富貴家女子。 ⑤交枝:枝柯相交。 ⑥燕股:玉釵兩股如燕尾。 ⑦滿照歡叢:夜晚用燭照花叢。 ⑧嫠蟾:嫦娥在月宮無夫,故稱嫠蟾。嫠(lí):寡婦。 ⑨華清:指貴妃曾浴于華清池。 ⑩春盎:春水盈滿。 ⑾連鬟:女子所梳雙髻,名同心結。 ⑿承恩:白居易《長恨歌》:“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⒀歌長恨:指白居易《長恨歌》。 ⒁夜語:《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譯文】 一棵棵連在一起的海棠樹干,好象是一對對相依的鴛鴦,花團錦簇。紅花開得茂盛,綠葉低垂,像似在護衛著連理的海棠。美麗的樹根在地下相互交錯依靠,柔嫩的花梢如精美的盒扇般相互依傍,惹得深閨女子嫉妒感傷。和煦的春風中,海棠花像美人熟睡,倚臥在相交的花枝上,如同情人進入甜蜜的夢鄉,形似燕尾的玉釵遺落枕旁。多情的人舉起紅蠟燭,照遍美麗的海棠,盡情游玩觀賞,月宮中孤居的嫦娥見此情景,更感幽怨哀傷。人世間的許多人都感到孤單凄涼,有幾人能像楊貴妃那樣賜浴華清池,盡情地享受皇帝的雨露風光。他們在溫暖的芙蓉帳中,同心共結,相依相傍,誓愿世世代代永不分離??蔀槭裁瓷纼擅C?,誰創作長恨歌,把綿綿此恨永久傳唱?幽暗的宮門緊鎖著,長夜孤獨凄涼很漫長,只能獨自對著一盞青燈訴說,盼望著佳人早日歸來,實現舊日愛情的盟誓,能雙雙化作這連理的海棠,海誓山盟,永不分離。 【譯文二】 兩根樹干像鴛鴦支起錦繡帳篷,紅花濃密繁茂分外多情,綠葉像碧云低垂把兩樹花呵護。芳美的樹根相倚相靠,柔嫩的花梢如鈿合互交,這美姿讓閨中人心生嫉妒。雙雙臥于相交花枝在東風中酣睡,仿佛情人入夢、枕旁丟落瑤釵燕股。舉著紅燭遍照花叢盡情觀賞,孤寂的嫦娥看了也羞于下凡。 人世間千萬人都感到孤單,有幾人能像楊貴妃賜浴華清池,盡情地沐浴春風雨露。在溫暖的芙蓉帳里鬢發相連,同心共結,誓同生死,何等地恩愛幸福。為什么到頭來成了《長恨歌》?玄宗只能在暗殿對秋燈自語。期盼著再相聚不負舊日盟誓,和連理海棠一樣朝暮相處。 【評點】 本篇為詠物與詠史相結合之詞。全詞借歌詠連理海棠,詠贊唐明皇與楊貴妃的真摯愛情,慨嘆他們愛情的悲劇結局。 上片詠花,筆觸細膩,借連理海棠的秀美來比喻美人的神態,使景物的態與人的情水乳交融。“繡幄”六句描寫連理海棠的形態特征,將人和花對比,表現人不如花的境況。“東風”二句轉而寫海棠花的美態:在東風的吹拂下,海棠花嬌艷欲滴。結尾化用蘇軾的詩意,寫人們秉燭賞花的情景。 下片詠人,寫人間悲歡離合,突出二人的深情厚愛。“萬感幽單”借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抒發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的遺憾,暗含自己對愛人的思念之情。“憑誰”四句忽然一轉,表達了“萬感幽單”的極度悲哀。結尾處,詞人用李、楊二人對愛情的美好期許來點明主旨,表明自己的心跡,希望能像連理海棠一樣和愛人長相廝守。 全詞精致含蓄,以花始,以花結,將詠物、敘事、言情、抒慨熔為一爐。結構嚴謹,章法井然。描寫連理海棠時,用詞華美濃艷,奇幻深曲,靈活多變,雖然看似與題旨無關,卻字字緊扣主題,寫得形象貼切,使本詞達到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此外,本詞詠物卻不拘泥于物,寓情于物,花人合一,詠花的同時也寫人,使詞的內容更豐富。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上闋從整體上描寫。“芳根”三句,由根到花梢進行局部觀照。再由其“連理”引出孤獨“錦屏人”的嫉妒,自然地過渡到抒寫閨怨。最后側面烘托,將海棠之美及“連理”的幸??坍嫷镁S妙維肖。下闋專詠人事。“華清慣浴”,將海棠與楊貴妃相比,將李、楊愛情,喻為連理海棠?;ㄅc人合寫,既詠物,又不局限于物,無處不詠人事是此詞一大特色。 詞人在描寫連理海棠時,抓住特征進行鋪陳,且情景交融,含蓄感人。連理海棠是雙本相連的海棠。 唐玄宗李隆基寵愛楊貴妃,把楊貴妃比作海棠。玄宗和楊妃又有世世代代為夫婦的誓言。這篇吟詠連理海棠的詞就以李楊情事為線索展開。 “繡幄鴛鴦柱。紅情密,膩云低護秦樹”三句點明海棠花及所處的環境。“繡幄”,彩繡的大帳,富貴人家用來護花。“鴛鴦柱”指成雙成對的立柱,用來支撐大帳?;檫B理,柱亦成雙。“紅情密”言海棠花花團錦簇,十分繁茂。以“情密”寫花,擬人稱物。“膩云”常用來描摹女子云鬢,這里以云鬢襯香腮來比喻翠葉護紅花。“秦樹”指連理海棠?!堕喐洝分杏涊d秦中有雙株海棠,高數十丈。此三句雖寫花,但處處照應人事,柱為“鴛鴦”,花為“紅情”、“膩云”,花色之中如謀人面。“秦樹”景謝此事發生于長安一帶,于是李楊故事剛一開篇就隱約可見了。“芳根兼倚,花梢鈿合,錦屏人妒”,三句正面描寫連理海棠。 下面兩根相倚,上面花梢交合,“錦屏人”指幽居深閨女子。海棠上下都連在一起,親密無間,使得閨中繡女羨妒不已。“東風睡足交枝,正夢枕瑤釵燕股”,二句描寫海棠花的妖態,她在交合的枝頭沉沉睡去,而這交枝在她的夢中變成了燕股玉釵。蘇軾詠海棠有句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詞中這三句正是化用東坡詩意,寫人們連夜秉燭賞花的情景。“滟蠟”形容蠟淚多。“滿照”的“滿”字形容燭光明亮,“歡叢”指海棠交合的枝葉。“嫠蟾”的“嫠”則突顯出嫦娥的孤單冷落,因自哀自憐而羞見連枝海棠。詞的上片重在描摹連枝海棠的形態,同時句句關聯美人神態。作者體物工細,運筆渾化,成功地做到了人情物態的水乳交融。 過片宕開一筆,從詠花轉而敘人事。“人間萬感幽單,華清慣浴,春盎風露”。作者感嘆世間千萬不成連理的夫婦,他們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此句與“嫠蟾”句相呼應。“華清”二句描寫貴妃占盡風情雨露。“連鬟并暖,同心共結,向承恩處”。古代女子出嫁后,將雙鬟合為一髻,示有所歸屬,夫妻恩愛,還要綰結羅帶以表同心。楊妃承恩得寵,與明皇形影相隨。“連”、“同”又扣合題面“連理”,并照應上片的“兼倚”、“鈿合”二句,寫人亦不離詠花。“憑誰為歌長恨,暗殿鎖、秋燈夜雨”。李楊情事建筑在“人間萬感幽單”的基礎上,自然好景不長。后來他們倉惶西逃,楊妃終于死在馬嵬事變中。詞寫到李楊最歡樂處,筆鋒突然轉到香消玉殞的悲劇,援用《長恨歌》詩意,內容更深厚,聯想更豐富。 《長恨歌》中寫長恨處很多,而詞只把“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涵括到詞中,僅僅七個字:“暗殿鎖、秋燈夜雨”,卻寫出了玄宗回京后作太上皇,受到肅宗軟禁;楊妃已殞命它鄉,孤獨寂寞的情景。“鎖” 字形容高大深邃的宮殿為夜氣籠罩,兼有被軟禁之意,夜雨燈昏,更為凄涼。和上片的“障滟蠟,滿照歡叢”形成鮮明對照。“敘舊期,不負春盟,紅朝翠暮”三句花人合寫。“舊期”就是七月七日,“春盟”就是生生世世為夫婦的盟誓。“紅朝翠暮”就是朝朝暮暮、永不分離。意思是希望賞花之人能連理海棠一樣,永遠相隨。 這首詞描寫連枝海棠時,扣住描寫對象的特征,寫得細密貼切。如“芳根兼倚,花梢鈿合”、“交枝”、“瑤釵燕股”,或描摹,或比喻,從正面扣合“連枝”特點。“錦屏人妒”、“嫠蟾冷落”,又是以對比反襯的手法來寫“連枝”。兩相對照,形象更顯豐滿。另外,這首詞詠物而不拘泥于物,物態人情,難分彼此,花中有人,人不離花。如結尾幾句,若確指李楊,則盟誓在七月七,不在春日;若坐實指海棠,花不能言,難以踐約。但若細細品味,又是句句詠花,句句寫人。 這首詞寫得精致含蓄,意境深遠。結構十分嚴謹,詞之上下片、起句結尾互相呼應拍合,極為精當有秩。過去一些詞論家稱贊夢窗善用麗字,初看起來,雕繪滿眼,實際上“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蕙風詞話》)。此篇用麗字極多,如繡、鴛鴦、紅、芳、花、鈿等等,運用這些麗字時詞人注意到這些麗字和表現題材的切合,不使其游離于內容之外,它們都是扣緊連理海棠和李楊事的主題,是為表現其內涵服務的。并且詞人善于用動詞調動這些麗字,使詞能達到聲情并茂的感人效果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