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rr7rr">

      <pre id="rr7rr"><ruby id="rr7rr"><ol id="rr7rr"></ol></ruby></pre>

        <pre id="rr7rr"></pre>
        <del id="rr7rr"></del>

                <noframes id="rr7rr"><pre id="rr7rr"><span id="rr7rr"></span></pr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宋詞精選 > 吳文英的詞 >

                吳文英《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宋詞注釋翻譯及賞析

                八聲甘州•靈巖陪庾幕諸公游①
                吳文英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镁韰冊茦?,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注釋]
                ①靈巖:又名石鼓山,在蘇州市西南的木瀆鎮西北。山頂有靈巖寺,相傳為吳王夫差所建館娃宮遺址。庾幕:幕府僚屬的美稱。此指蘇州倉臺幕府。
                ②名娃:指西施。
                ③殘霸:指吳王夫差,他曾先后破越敗齊,爭霸中原,后為越王勾踐所敗,身死國滅,霸業有始無終。
                ④“時”二句:靸(sǎ):拖鞋。在這里作動詞用。雙鴛:鴛鴦履,女鞋。
                ⑤五湖倦客:指范蠡。
                ⑥琴臺:在靈巖山上。
                ③長星:彗星。
                ④蒼崖云樹:青山叢林。
                ⑤名娃金屋:此指西施,為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的美女。金屋,用漢武帝金屋藏嬌的故事?!稘h武故事》載漢武帝為膠東王時,曾對其姑母說:"若得阿嬌,當作金屋貯之也。"借指吳王在靈巖山上為西施修建的館娃宮。
                ⑥箭徑:即采香徑?!短K州府志》:"采香徑在香山之旁,小溪也。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水采香。今自靈巖山望之,一水直如矣,故俗名箭徑。"酸風射眼,寒風吹得眼睛發痛?;美钯R《金銅仙人辭漢歌》,"魏官牽牛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句意。酸風,涼風。
                ⑦膩水:宮女濯妝的脂粉水。語出杜牧《阿房宮賦》:"渭水漲膩,棄脂粉矣
                ⑧靸(sǎ):一種草制的拖鞋拖鞋。此作動詞,指穿著拖鞋。雙鴛,指女鞋。
                ⑨廊:響屐廊?!秴强ぶ?middot;古跡》:"響屐廊在靈巖山寺,相傳吳王令西施輩步屐。廊虛而響,故名。
                ⑩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功成身退,放舟五湖(太湖)。
                【譯文】
                極目遠眺四方,縹緲的長空萬里,云煙渺茫向四處飄散。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墜下的長星?;没鲞@座蒼翠的山崖,云樹蔥籠,幻化出上面有殘滅的春秋霸主吳王夫差的宮城,美人西施就藏嬌館娃宮?;没鰵鈮焉胶拥陌詷I英雄。靈巖山前的采香徑筆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風刺人眼睛。污膩了的流水中漂流著當年每人用來化妝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帶了點腥。耳邊仿佛傳來陣陣清脆的聲響,不知是美人穿著木屐走在響廊的余音,還是風吹秋葉發出颯颯的凄涼之聲。深宮中吳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國亡身的悲劇留下讓后人恥笑的話柄。只有頭腦清醒的范蠡,在太湖上垂釣,功成身退。我想問蒼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著歷史的興衰盛亡。蒼波也無法回答,默默無聲。我的滿頭白發正是愁苦無奈之結果,而無情的群山,卻依舊翠蒼青青。江水浩瀚包涵著無垠的長空。我獨自憑倚高欄鳥瞰遠景,只見紛亂的幾只烏鴉,在夕陽的余暉下落下凄涼的洲汀。我連聲呼喚把酒取來,快快登上琴臺,去觀賞秋光與去霄齊平的美景。

                【譯文二】
                縱目四望長空云煙渺渺,究竟是何年何月,從青天墜落下長星?幻化出這蒼翠山崖云天高樹,絕代佳人西施居住的金屋,霸業未成的吳王的宮城。如箭的采香徑酸風刺人眼睛,被脂粉污膩的溪水染得花帶腥,當年這回廊傳出宮女木屐的聲響,如今卻只聽到一片落葉秋聲。
                深宮里吳王荒淫沉醉,只有厭倦虛名泛舟五湖的范蠡,功成退隱獨釣寒江頭腦清醒。仰頭問蒼天默默無語,我滿頭白發怎堪面對山青。秋水連天登上高處憑欄而望,目送著一群烏鴉亂飛,斜陽漸漸沉落在漁汀。我連聲呼喚友人上琴臺飲酒,對著漫天秋色一吐衷情。
                【評點】
                本詞是詞人在游蘇州靈巖山時所作的懷古名篇。詞人游靈巖自然憶及當年的吳越往事,不免感慨萬千,又想到自己如今已霜染兩鬢卻依舊事業無著,不免憂慮感傷。
                上片由景及情。“渺空煙四遠”是詞人對靈巖山雄渾和高峻的描寫,此后“蒼崖云樹”進一步寫靈巖之恢弘,意境高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和“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皆是由眼前之景聯想起當年舊事。昔日,吳王為西施花大手筆在靈巖山建下“館娃宮”,可謂奢華至極,“箭徑”四句進一步虛寫昔日吳王窮奢極欲的生活。
                下片起句暗諷吳王之昏聵,整日沉醉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實是亡國之征兆。同時又贊“五湖倦客”范蠡在功成之后,能急流勇退,因而得享垂釣海濱之逍遙自在。“問蒼波”句直抒胸臆,嘆自己華發之年的落魄和無奈。“水涵空”四句進一步表達對吳王的惋惜和對自己境況的憂慮。最后三句寄情于景,抒發對時政的無奈和悲憤。
                整首詞意境悠遠,氣勢雄渾,情景交融,清麗高雅,是難得的佳作。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游蘇州靈巖山時所作。開頭緊貼“靈巖”之“靈”字,說此山是天上星星墜落而成,聯想浪漫。“幻”字續寫靈巖云樹貼天,吳王建宮館于此的史實。“醉風射眼”轉寫懷古之情,昭示出吳王之所以敗亡的根源。下闋第一句,承上將吳王失敗的原因點明,認為范蠡是明智的“倦客”。“問蒼波無語”呼應開頭,喚起今世之憂。接著感嘆自己壯志未酬的哀愁。全詞將景物、歷史和詞人自身的感情融為一爐,意境蒼茫,感情沉郁,讀之催人淚下。

                這首詞通過憑吊吳宮古跡,敘述吳越爭霸往事,嘆古今興亡之感和白發無成之恨。上片懷古,下片傷今。吳與宋,時不同,事相似。一傷南宋偏安,恐蹈當年吳王夫差沉溺聲色,先勝后敗的覆轍。二傷一些仁人志士被迫引退。三傷作者自己,"問蒼天無語,華發奈山青"。最后寓情于景,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

                作者改變正常的思維方式,將常人眼中的實景化為虛幻,將常人眼中的虛幻化為實景,通過奇特的藝術想象和聯想,創造出如夢如幻的藝術境界。虛實相襯,沉郁蒼涼,體現了作者在雕鏤組繡以外的奇特才氣。

                吳文英是南宋的一位奇才雅士,但他一生政治不得志,終志只能將滿腹經綸寄之于詞曲。既便如此,世人也多認識不到他的驚才絕艷。本篇原有小題,曰“陪庾幕諸公游靈巖”。庾幕是指提舉常平倉的官衙中的幕友西賓。靈巖山,在蘇州西,以吳王夫差的遺跡而有盛名。

                這首詞,通篇以一個“幻”字為眼目,借敘寫吳越之爭的史事寫時世的興亡和自己的一腔悲慨。由此字生發全篇,詞筆如波似云,令人莫測其思。讀來令人瞠目稱怪。

                 開篇幾句,向為選注家點斷為“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這是因為拘泯于現代“語法”而不了解漢文音律的緣故。詞原本是音樂文學,當時一篇寫就,立付歌壇,所以以原譜音律節奏為最要之“句逗”,然而長調長句中,又往往會有一二處文義斷連頓挫的地方,本來可以恰好與音律相合亦不妨小小變通旋斡,而非機械得如同讀斷“散文”、“白話”一般。以世俗的“常識”而推,時、空二間,必須有所區分,不可混語。故“四遠”為“渺空煙”之事,必屬上連;而“何年”乃“墜長星”之事,允宜下綴。實際上,在吳文英的意念理路上中,時間與空間原本是不必明確區分的,二者完全可以錯綜交織在一起。如此處夢窗先則縱目空煙杳渺,環望無垠——此“四遠”也,空間也,然而卻又同時馳想:與如彼之遙遠難名的空間相伴者,正是一種荒古難名的時間。

                所以眼睛看見無邊的空間,就能悟到沒有開頭的遠古時代——于是乃設問云:此茫茫何處,渺渺何年,不知如何遂出此靈巖?莫非墜自青天之一巨星乎?而由此墜星,遂幻出種種景象與事相:“幻”字,在這里指的應是幻化而生的意思。靈巖山上,乃幻化出蒼崖古木,以及云靄煙霞……,乃更幻化出美人的“藏嬌”之金屋,霸王盤踞的宮城。至此,才從容地將主題烘托而出。筆似十分暇豫,然而主題一經引出,便乘勢而下,筆筆勾勒,筆筆皴染,亦即筆筆逼進,生出層層“幻”境,呈現于讀者面前。

                以下以“采香涇”再展想象的歷史圖畫:采香涇乃是吳王宮女采集香料的地方,一水其直如箭,故又名箭涇。宮中脂粉,流到宮外,以至溪流皆為之“膩”,語意出自杜牧的《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這是脫化古人,不足為奇,足以為奇者,箭涇而續之以酸風射眼,膩水而系之以染花腥,遂將古史前塵,與目中實境(酸風,秋日涼冷之風)幻而為一,不知其古耶今耶?感慨系之。“花腥”二字尤為奇怪,大概是說吳宮美女,脂粉成河,流出宮墻,不僅使所澆溉的山花染著脂粉之香氣,而且還帶有人體的“腥”味。

                再下,又以“響屧廊”的典故增一層皴染。相傳吳王筑此廊,“令足底木空聲徹,西施著木屧行經廊上,輒生妙響。”詞人置身廊間,妙響已杳,而廊前的木葉,在酸風的吹拂下,颯颯然別是一番滋味——當日之“雙鴛”(美人所著鴛屧),此時之萬葉,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幻?又不禁感慨系之矣!

                詞人那變幻無端的筆法,在給讀者展現出一個幻景叢疊的意境后,適時一束,自然地過渡而下。

                過片另換一種筆調,看上去仿佛是大發議論,實際上仍在抒發感慨之情。其中意味大概是說:吳越爭雄,越王勾踐為了報仇,使美人計,派范蠡進西施于夫差,夫差被她迷惑之,其國于是滅亡,越仇得報。

                然而什么是范氏功成的真正原因?回答是:吳王的沉醉。假如他能不耽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歸五湖,以垂鉤游玩來慶祝吳的滅亡呢?所以不是勾踐范蠡有能,而是夫差甘愿樂為的結果!醒醒(平聲如“星”),與“沉醉”對映。——為昏迷不國者下一當頭棒喝。真是可悲。

                古事已逝現在又當如何?欲問蒼波(五湖——說即太湖),而蒼波無語。終究誰能回答?水似無情,山又何若?回答說:山亦笑人——山之青永永,人之發斑斑矣。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歟?抑古往今來,山青水蒼,人事自不改其覆轍乎?這一疑問,最終仍是未能解開。

                倚危闌,眺澄景,見滄波巨浸,涵溶碧落,直到歸鴉爭樹,斜照沉汀,一切幻境沉思,重新回歸現實,不禁百端交集。“送亂鴉斜日落漁汀”,是一篇之警策,全幅之精神。一“送”字,尤為神筆!

                至此,從“五湖”起,寫“蒼波”,寫“山青(山者,水之對也)”,寫“漁汀”,寫“涵空(空亦水之對也)”,筆筆皆在水上縈注,“問蒼波”,何等味厚,何等意永,含詠不盡。

                還有一點必須說明:亂鴉斜日,可以說是寫實,但若說是比興,也覺相宜。大抵高手遣辭,都是手法超妙,涵義豐盈。

                一結更歸振爽。琴臺,在靈巖,本地風光。連呼酒,一派豪氣可見。秋與云平,更為奇絕。在詞人意中,“秋”亦是一“實體”,既可以“移動坐標”,也可以“計量”,所以說一登琴臺最高處,才覺得剛才的闌干,不足為高,等到更上層樓,直近云霄,才發現“秋”與云乃在同等“高度。用現在的話說,”云有多高,秋就有多高!“高秋自古即為時序之堪舒望眼,亦自古為文士之悲慨難置。曠遠高明,又復低徊宛轉,如此,此篇之詞境,也真可謂是奇境了。




                相關閱讀

                吳文英《風入松》宋詞注釋翻譯及賞析
                吳文英《浣溪沙》宋詞注釋翻譯及賞析
                吳文英《夜合花》宋詞注釋翻譯及賞析
                吳文英《玉樓春·京市舞女》“茸茸貍帽遮梅額,金蟬
                吳文英《點絳唇 越山見梅》閱讀答案附賞析
                吳文英《祝英臺近?春日客龜溪游廢園》宋詞注釋翻

                ??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女性体内射精的味道多久消除掉
                <noframes id="rr7rr">

                    <pre id="rr7rr"><ruby id="rr7rr"><ol id="rr7rr"></ol></ruby></pre>

                      <pre id="rr7rr"></pre>
                      <del id="rr7rr"></del>

                              <noframes id="rr7rr"><pre id="rr7rr"><span id="rr7rr"></span></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