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露濕銀床,②葉葉怨梧啼碧。蘄竹粉連香汗,③是秋來陳跡。 藕絲空纜宿湖船,夢闊水云窄。還系鴛鴦不住,老紅香月白。 【注釋】 ①好事近:這是一首懷人之詞。 ②濕:有本作“灑”。銀床:銀色的井架、轆轤架。 ③蘄(qí)竹:湖北蘄春所產之竹,有盛名。這里指蘄竹編的簟席。 【譯文】 細雨飛灑,沾濕了銀色的井欄石壁,點點滴滴敲打得梧桐綠葉怨啼聲聲。蘄竹涼席上還染著你的脂粉香汗,這是那年秋天你遺留下的痕跡。 藕絲即使能將湖船拴系,讓我在水闊云低的夢中伴隨著你,可藕絲卻難將兩只鴛鴦系在一起,讓我們的舊情再續。眼前香花枯衰低垂,月光慘白迷離,令人怎能不生出萬千思愁苦緒。 作者 吳文英(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本姓翁,與翁元龍、翁逢龍為親兄弟,因過繼為吳氏后嗣,遂改姓吳。 【賞析】 此詞為感秋懷人之作。上片寫夏、秋季節的轉換。首二句,用“梧桐”以言秋。后二句,謂夏時之竹簟連同粉香汗香,到秋來皆變成陳跡,喻歡情轉瞬即逝。下片寫湖上秋景以寓情。過片二句以藕絲系船為喻,言與伊人云水相隔,情意終難維系。末二句再用鴛鴦與老荷為喻,突顯此情終難維系之悲。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評曰:“‘飛露’二句,尋常露滴梧桐,以字字矜煉出之,固經意之句,亦南宋名家之異于北宋處。‘竹粉’二句,陳跡猶存,而伊人已渺,故下闋接以懷人。柳絲系舟,詞中所恒用,此‘藕絲’二字殊新,只系湖船而不系鴛鴦。至香老月寒,長勞夢想,煙島寒塘,自傷只影,等一鸞之羞舞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