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 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里啼鴉。賦情頓雪雙鬢,飛夢逐塵沙②。嘆病渴③凄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 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欹斜??溍詿熖?sup>④,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故人為寫深怨,空壁掃秋蛇⑤。但醉上吳臺,殘陽草色歸思賒。 【注】 ①這首詩是作者在蘇州留別友人所作。黃澹翁:南宋名醫,為作者的好友。清·黃述寧曾撰《黃澹翁醫案》記錄其人事跡。 ②塵沙:指旅途上的灰塵、風沙。 ③病渴:指消渴之疾。 ④葵麥: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絕句》“重游茲觀,當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耳”。 秋蛇:指文字。 片紅:形容花草。 陰陰:濕潤的樣子。 頓:頓時。 雪:名詞作動詞用,形容情思使雙鬢頓時花白如雪。 斷橋:位于杭州白堤東端,自古為離別之地。唐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有“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句。 “葵麥”句:借用《詩經·黍離》中“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含義。 空壁:白色的墻壁。作者為友題詞其上,故曰“空壁”。 秋蛇:比喻作者題詞行書似秋天之蛇,筆跡勁瘦委蛇。 吳臺:指吳王闔閭(一說夫差 )所筑姑蘇臺,(在吳縣西南)。唐·李嘉祐《春日長安送從弟尉吳縣》詩:“人向吳臺 遠,鶯飛漢苑多。” 賒:長,遠。 1.“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兩句與李清照《如夢令》中 2.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作者如何渲染離情的。(6分) 參考答案 1.應是綠肥紅瘦(1分) 2.(1)以春歸之時序相渲染,以傷春之情突顯傷別之情,渲染離愁別緒; (2)環境的烘托,通過環境描寫如片紅飛盡、啼鴉之聲、殘陽草色烘托渲染離情; (3)夸張渲染,用夸張的手法表示自己因離別而一下子白了雙鬢來渲染情緒; (4)想象,通過想象別離雙方將因病、旅途勞頓而日漸消瘦,又將為友人不再身邊而備感凄涼,以此突出渲染離情; (5)虛實結合、對比,通過回想當日虛寫西湖舊游場景,如今垂楊依舊,渲染物如昨日而人將別去的感傷; (6)化用典故,以葵麥、離巢孤燕表明自己將像離巢的孤雁,無固定的依宿,來表明漂泊傷感情緒; (7)結尾以景結情,在友人題壁后,自己帶醉走上吳臺眺望,看見夕陽青草的郊野,引起長遠的歸思,渲染了傷感情緒。(寫出1點2分,3點得6分。) 賞析 作者一生未曾及第,與仕途無緣。曾游仿蘇杭借寄人家門客,并解結識了好友黃澹翁。該詞為作者秋日離別之作。憶舊游入越調。正格雙調一百零二字,前片四平韻,后片五平韻。此調為變體。開端不用領格字,改為上二、下三,改二、三句為八言一句,過片二字減去一韻。過片二字不葉韻。 上闋“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寫春花已去、人也去,送人苦,秋天送人更苦。情景交融。“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里啼鴉。”繼續寫景鋪墊,落紅的顏色感官、寒鴉的聲音感官,一起惹弄詩人的情緒。“賦情頓雪雙鬢,飛夢逐塵沙。”則用夸張的手法對愁思抒懷。雙鬢如雪,固然不是僅僅此次送別的哀思,作者在送人之時,更加聯想到的是自己一生已經大半,青年時的夢想還未曾實現。該句承前啟后,到此筆鋒一轉,開始著重敘寫自己的境況。“嘆病渴凄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敘說埋怨自己與友人分別后,再也無人與之陪伴,與之交心同游。 下闋緊跟倆句排比,開始回憶當年與友人一起到訪同游之地。“西湖斷橋路,想系馬垂楊,依舊欹斜”用西湖斷橋、系馬楊柳,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然而如今,系馬之處,空無一人,不由使人觸景空嘆。“葵麥迷煙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則借用了《詩經·黍離》借的意象。“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同時麥田,同時孤獨。“故人為寫深,空壁掃秋蛇。”說明自己是在悵惘,開始以題壁的方式來宣泄自己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委蛇的字跡,將內心的情感暴露無余。全詞末句“但醉上吳臺,殘陽草色歸思賒”再次寫景,以景收尾,題詞已盡,然而情思卻更加綿長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