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姜石帚漁隱 吳文英 江鹢初飛,蕩萬里素云,際空如沐。詠情吟思,不在秦箏金屋。夜湖上、明月蘆花,傍釣蓑夢遠,句清敲玉。翠罌汲曉,欸乃一聲秋曲。 越裝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鷺汀幽宿。那知暖袍挾錦,低簾籠燭。鼓春波、載花萬斛。帆鬣轉、銀河可掬。風定浪息,蒼茫外、天浸寒綠。 【譯文】 水鳥剛剛飛起在萬里碧波之上,天空如同洗過一般。吟詠歌唱,不在華屋的宴席上,而在明月夜,蘆花岸旁的小舟上;在潮汐時,披蓑衣的垂釣中,讀著姜夔的詞。此時如飲翠瓶打來的泉水,如聞漁家的歌聲。 根據越地的習俗用竹篷來擋雨,用竹竿輕輕地??吭谡闼?。不知幾時可以穿著上等的衣服,用竹簾圍燭擋風。打鼓吹笙,舟載名花。揚帆可到銀河游玩,也可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欣賞那蒼茫的一天寒碧。 【評點】 本詞是詞人專門寫給好友姜夔的作品。通過這首詞,詞人贊美姜夔隱居在江南,以釣魚為生的怡然自得。在章法上,本詞上下片均寫垂釣與隱逸之趣,但是上下片的側重點卻不盡相同,上片側重于垂釣之趣,下片側重隱逸之趣。 上片起首三句即為讀者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萬里碧波、初飛水鳥、碧空如洗,意境是何等之開闊,環境是何等之清幽,從而點明隱居之后,整個人的心境都會變得豁然開朗,平和淡然。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月夜坐在蘆花岸旁的小舟上,或在潮汐時,披著蓑衣邊垂釣,邊吟誦姜夔的詞,感受那“句敲清玉”的韻律之美,豈不是一種享受?這種感覺,如“翠罌汲曉”,又如聽漁家的“欸乃”之聲。 下片繼續寫隱居生活的閑適。隱居之后,只能用竹篷來“障雨”,沒有“暖袍挾錦”、“低簾籠燭”,但只要興致來了,就可以遨游于江湖,無憂無慮。“鼓春波”幾句,寫出了隱居生活的無限樂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