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詞的前兩句寫傷春,其中“愁草瘞花銘”一句意密而情濃,作者為花兒悲,為春而傷,清波千疊,都反映在此五字中。 B.“樓前綠暗分攜路”,“綠暗”與前兩句相照應,暗示春花的風雨中凋零的狀況,該句抒發了作者對春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C.古代有折柳送別的風俗,“柳”諧音“留”,贈柳表示不忍離別。詞中的“一絲柳,一寸柔情”,可謂語淺意深。 D.“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前句意在傷春,后句則意在傷別,傷春與傷別之情交融,意蘊深邃。 E.詞的上片愁風雨,惜年華,傷離別,意象豐富而典型,情寓景中,顯示出本詞辭藻華麗而晦澀朦朧的風格。 2.詞的下片是怎樣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E(5分) B“該句抒發了……惋惜之情”錯,此句抒發的是作者的傷離之情。E項,本詞的風格不是“辭藻華麗而晦澀朦朧”,而是清雅素淡,細膩委婉。 2(1)詞的下片運用側面烘托和夸張的手法表達作者對家人的無限思念與期盼之情。 (2)“黃蜂”二局,寫黃蜂因秋千索上留有佳人手上的想起而頻頻撲去,此處用黃蜂的“頻撲”側面表達作者對佳人歸來的期盼。(3)“幽階”句運用夸張的手法,寫臺階上的青苔“一夜”之間生出來,極言佳人離去之后的無限思念之情。 參考譯文 聽著凄風苦雨之聲,我獨自寂寞地過著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滿懷憂愁地起草葬花之銘。樓前依依惜別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濃密的綠蔭。每一縷柳絲,都寄托著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獨自喝著悶酒,想借夢境去與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鶯喚醒。 西園的亭臺和樹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掃干凈,依舊到這里來欣賞新晴的美景。蜜蜂頻頻撲向你蕩過的秋千、繩索上還有你纖手握過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悵傷心,你的倩影總是沒有信音。幽寂的空階上,一夜間長出的苔蘚便已青青。 簡析 這是西園懷人之作,也是一首傷春之作。此詞表現暮春懷人之情,上片寫傷春懷人的愁思,下片寫傷春懷人的癡想。全詞風格質樸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不論寫景寫情、寫現實寫回憶,都委婉細膩,情真意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