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壚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①,飄流瀚海②,來寄修椽③。且莫思身外④,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⑤,容我醉時眠。 [注釋] ①社燕:燕春社來,秋社去,故稱社燕。 ②瀚海:大沙漠。 ③修椽(chuán):屋頂蓋的長大木條,此指屋檐。 ④莫思身外:杜甫《絕句漫興九首》第四:“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⑤簟(diàn):竹席。 【譯文】 風已老,鶯正年輕。梅子熟了,果肉鮮圓,正午茂密的經樹酒下圓形的陰涼籠罩的地面。地勢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濕總費爐火烘干。人家寂靜烏鴉無憂自樂翩翩,小橋外邊,新漲的綠水湍流激濺。久久憑靠欄桿,遍地黃蘆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貶的折居易泛舟九江邊。年復一年。猶如春來秋去的社燕,飄飛流浪在大漠荒原,來寄居在長長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業績,還是怡心暢神,常坐酒樽前。我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聽激越、繁復的管弦。就在歌宴邊,為我安上一個枕席,讓我醉后可以隨意安眠。 【譯文二】 和風吹得雛鶯羽翼豐滿,細雨滋潤梅子結實肥鮮。午間樹影亭亭如蓋清涼撲面。這里地勢低洼靠近青山,衣物泛潮要烘干頗費爐煙。靜無人聲烏鴉逍遙自樂,小橋外綠水奔流聲濺濺。久久地憑欄望遠,滿眼見黃蘆苦竹,疑心自己是白居易九江行船。 一年又一年,我勞累奔忙如社燕,漂泊在荒遠之地,棲身于人家的屋椽。且不去想那些身外之物,倒要常和酒杯結緣。我這身心憔悴的江南倦客,不忍聽那高亢繁雜的管弦。請容許我在歌筵邊,先安放枕席,以便到醉時高枕安眠。 【評點】 本篇為抒寫羈旅游宦愁懷之詞。融情入景,含蓄深婉。詞人構思新奇,在化用前人詩句的同時,融會了自己的獨具匠心,別有一番韻味。此外,本詞章法井然中富于無窮的變化,寫景抒情精微巧妙,勝人一籌,無怪乎詞人被王國維推崇為“詞中老杜”。 上片描寫初夏景色,渲染梅雨季節郁悶的氣氛。開始三句,詞人化用杜牧“風蒲燕雛老”、杜甫“紅綻雨肥梅”和劉禹錫 “日午樹陰正”的詩意,描繪了初夏的景象。這里詞人描寫得非常細微,極力渲染景物的美好,絲毫未見惜春之愁思,反而有賞夏之喜悅。接著便化用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濕”,說明低地久雨不停的景象,并描寫了此地的安靜和身居在此的悠閑愜意。緊接著又一轉,最后三句化用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苦悶。 下片抒寫漂泊游宦的悵恨和無奈。詞人把自己比做漂流的“社燕”,把為宦做官比喻成寄人籬下,以此來表現孤憤與凄涼的心情。這里,詞人化用了杜甫“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和杜牧的“身外任塵土,尊前極歡娛”詩句。既然無力改變這種郁悶的生活,只好用酒來麻痹自己,哪怕只能得到暫時的解脫也行啊。但就怕在酒宴中遭遇“急管繁弦”,會更加傷感。結尾的三句則是說酒不醉人人自醉,寫出了詞人極其悲涼的心情和以醉解愁的無可奈何。 由于詞人內心深處無比痛苦和矛盾,這些愁苦都不是寄情山水或者一醉方休能解決的,現實仍然不能改變,所以他的詞中總是暗含沉郁悲痛的感情,讀起來異常沉重。 [賞析] 周邦彥于哲宗元八年任溧水(屬今江蘇)縣令。此詞正是作者被貶時心中憤憤不平,而又求自我解脫的一首抒情之作。上闋系憑欄所見,有自然恬淡的初夏景致。“地卑”兩句轉寫卑濕之地令人不適。“人靜”三句又描畫出一種風景宜人的境界。“憑欄久”將自己的處境與被貶江州的白居易相比較。下闋寫憑欄所想,寫逐客之悲。以飄流的“社燕”自比,將為宦亦喻為寄人籬下,可見詞人孤憤與凄涼心境。只好在酒里去尋求暫時超脫。此詞表現了詞人內心深處的痛苦與矛盾,無論是寄情山水還是以酒麻醉,都不能使自己完全忘卻現實。所以總是陷于沉郁頓挫之中。 周邦彥任溧水縣令,本篇為此間所作,詞中通過憑欄眺望,描繪初夏景色,抒發倦于宦游生活的政治失意之情。上片寫景,觀察細致,體物精微;下片以杜燕自比,感嘆身世飄零,行蹤無定的生活。是周邦彥羈旅行役之詞中的名篇,頗受后人推重。本詞先后化用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等人的詩,結合眼前之實景,胸中之真情,運典入化,了無痕跡,豐富了詞的內容含量,加強了表現力。全“風老鶯雛”三句是初夏美景,可喜。“地卑山近”兩句略點,稍見可憂。此一頓挫。“人靜烏鳶自樂”三句又寫美景,可喜。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人靜”二句辭意又一頓轉,寫溧水縣人家閑靜烏鴉自樂,人鳥和諧頗有忘機之趣;小橋外還有新漲綠水在淺灘上急流激濺。一靜一動,寫出溧水縣環境淳樸幽之美。此詞抒情自然,但頓挫曲折,顯示出內在情感的豐富復雜性。用風華清麗的景物與孤寂凄涼的心情相交錯映襯,樂與哀相交融,欣慰與苦惱相襯托,對比相映,構成一種轉折頓挫的藝術風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