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v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②。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③。 汀洲漸生杜若④。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注釋] ①解連環:柳永創調。 ②弦索:指琴、箏一類樂器。 ③紅藥:紅色芍藥。 ④杜若:香草。 【譯文】 幽怨的情懷無所寄托,哀嘆情人天涯遠隔,音書渺茫無著落??v然有妙手,能解開連環套索,擺脫感情糾葛,雙方的情意也會冷漠,像風雨一樣消散,云霧一樣輕薄。佳人居住的燕子樓已在空舍,灰暗的塵埃封鎖了,滿床的琵琶琴瑟。樓前花圃根葉全已移載換過,往日全是,她親手所種的紅芍藥香艷灼灼。江中的沙洲漸漸長了杜若。料想她沿著變曲的河岸劃動小舟,人兒在天涯海角飄泊??沼浀?,當時情話綿綿,還有音書寄我,而今那些閑言閑語令我睹物愁苦,倒不如待我全都燒成赤灰末。春天又回到水邊驛舍,希望她還能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萼。我不惜一切對著花,對著酒,為她傷心流淚。 【譯文二】 滿懷愁怨無可寄托,只嘆心上人絕情遠去,一點音信也聽不到??v有妙手能解玉連環,往日的恩愛也已風散云收,像霧一樣輕、云一樣薄。燕子樓空空蕩蕩,滿屋灰塵把架上琴箏暗鎖。樓前已換了花草,這里原來全是她過去親手種的紅芍藥。 汀洲上已長出了杜若香草,料想小舟早已經靠岸,她已在天涯海角。還記得當年她寫的情書,如今看來都是空話,倒不如全都燒掉。春天又回到了水邊驛站,希望她能把江南梅花寄我。我愿拼今生,對花對酒,為她把淚拋。 【評點】 本篇為尋訪情人舊居抒寫怨情之詞。 上片寫去昔日聚會的燕子樓不見伊人的悵惘。“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點明了詞人怨恨的原因,表明相思之情綿綿不絕,而之所以怨恨,則是因為情人“信音遼邈”,致使自己滿腔的愁怨無處可寄。中間幾句描寫了一系列悲涼的景物,燕子樓空蕩蕩,琴箏布滿厚厚的灰塵,表現了詞人對情人的思念和怨恨。用連環比喻相思之情,意思是相思之情就像連環,即使用妙手解開了,還是難免藕斷絲連。這和雨散后有輕霧薄云殘留的情景一樣。“燕子樓”則是化用了關盼盼的典故,形象貼切。結尾寫樓前的花草早就變了,她親手種的芍藥花已不見了蹤影。 下片寫對伊人的懷念和矢志不移的忠貞。開始三句借用《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的句意,表達離愁別緒。汀洲指的是水邊送別之地。伊人乘舟離開已經很長時間了,連汀洲的杜若香草也長得郁郁蔥蔥了,就像自己的愁緒一樣綿綿不絕,無法排遣。后面幾句詞意陡轉,要和伊人斷絕來往。這是詞人的負氣之言。接著又調轉筆鋒,請求伊人給他寄來江南梅花。古時候,梅花是愛情的象征。結句表明自己的癡心,點明題旨。 本詞以寫情為主,景中見情,筆法細膩,想象豐富,結構巧妙,用往復回旋的手法表現對情人怨愛交集的癡情,真切委婉,深摯感人。 [賞析] 此詞吟詠失戀傷情。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男性。先寫心中幽怨無法排遣。“妙手能解連環”,寫對方輕易棄情,“妙手”二字頗有諷刺之意。“風散”、“霧輕”二句仍寫對方薄情輕情。“燕子樓”,“弦索”與眼前的紅芍藥花,都是兩情相悅的見證,而今睹之,更令人神傷。下闋由“移根換葉”杜若漸生,狀寫主人公一種微茫的希望。“舟依岸曲,人在天角”假想對方飄泊情景,割不斷相思情。但“漫記得”以下四句又轉為徹底絕望,但“水驛春回”又作陡轉,情絲難斷。 此詞以曲折細膩的筆觸,婉轉反復地抒寫了詞人對于昔日情人無限繾綣的相思之情。全詞直抒情懷,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惻纏綿。 上片由今及昔,再由昔而今;下片由對方而己方,再寫己方期待對方。 開頭三句,“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寫怨恨產生的根由;結尾三句,“拚今后,對花對酒,為伊淚落”,是最后的結論;中間的文字則交錯變換地描寫失戀者的思緒,全篇結構層次清楚。上片反復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斷絕。“怨懷”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情人斷絕”而且“信意遼邈”,致使滿腹的哀怨無所寄托,無法排遣。用連環比喻相思之情,謂相思恰如連環,本不可解,縱然“妙手能解”,那也還不免藕斷絲連,就像“風散雨收”之后,仍然會殘留下輕霧薄云一樣。接著又用關盼盼“燕子樓”的典故述說縱然是人去樓空,也還剩得“一床弦索”。“床”,是古代的一種較矮的坐具:“弦索”,總指樂器。弦索仍然擺滿床上,蒙著一層灰塵,那是關盼盼的遺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斷絕。下面寫芍藥花,又寓含著往日的歡樂與離別后的凄楚。芍藥,是有特殊含義的?!对娊?。溱洧》:“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又,芍藥一名“將離”,行將別離之意。“移根換葉”與“舊時紅藥”相關合,“手種”則是以親自栽種芍藥來象征精心培植愛情。 過片用《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句意,表示離別與懷念。汀洲,是水邊送別之地。人已乘舟而去,且遠天角,如今伊人不見,離去久遠,汀洲之杜若漸次成叢,而欲寄無出,亦似愁緒之與日俱增,而欲訴無地。“謾記得”以下幾句,筆鋒陡轉,忽作狠心決絕之辭,謂昔日往還音書,不過是些“閑語閑言”,人已斷絕,留它何用,點個火兒燒掉算了。這是暗用漢樂府《有所思》“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句意,以示“從今以往,無復相思”之決絕態度??墒?,緊接著又拉轉回來,再暗用南朝樂府《西洲曲》“折梅寄江北”句意,請求對方把象征愛情的江南梅花寄來。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啊。最生總收一筆,表明至死不變的癡心,寫得極其凄苦。“拚今生”,已站好退身步,作了終生不能遂愿的準備:“對花對酒”,是說今后雖然有花可賞,有酒可飲,卻唯獨意中人不得相見,那么,也就只好“為伊淚落”了。 此詞以寫情為主,寫主人公與情人斷絕之悲。作者善用單字領起下文,如“縱”、“想”、“料”、“望”,“拼”諸字,都使感情深化,文勢轉折,有助于達難達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