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對宿煙收②,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墻頭青玉旆③,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④,寒侵枕障⑤,蟲網吹粘簾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奈愁極頓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⑥。怎奈向、蘭成憔悴⑦,衛玠清贏⑧。等閑時、易傷心目。未怪平陽客⑨,雙淚落、笛中哀曲。況蕭索、青蕪國⑩。紅糝鋪地⑾,門外荊桃如菽。夜游共誰秉燭? [注釋] ①大酺:天下大樂大飽酒之意。 ②突煙收:昨宵煙霧已消散。 ③青玉旆:喻新竹。旆(pèi):古時末端形狀像燕尾的旗。 ④潤逼琴絲:因下雨琴弦變濕。 ⑤枕障:枕巾。 ⑥流潦妨車轂:下雨泥濘,車行受阻。轂(gǔ):車輪的中心部分,詞中即指車輪。 ⑦蘭成:南朝庾信小字蘭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寫下許多傷感的思鄉文字,如《哀江南賦》等。 ⑧衛玠:晉人,美姿容,白如玉。 ⑨平陽客:指漢代馬融。有《長笛賦》,辭情哀切。 ⑩青蕪國:雜草叢生之地。 ⑾紅糝:喻落花。糝(sǎn):米飯粒。 【譯文】 夜色中煙霧消散,天地間寂靜,聽不到鳥聲喧喧,只有陣陣急雨,在屋頂上響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墻頭,青碧的顏色如玉制的流蘇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沖洗凈盡,柔嫩的竹梢在風雨中搖曳,相互碰撞摩纏。雨氣潮濕,被潤了的琴弦。寒氣陣陣,侵入枕頭幃幛之間。風吹著落滿塵灰的蛛網,一絲絲粘上竹簾。在寂寥的旅館,聽著房檐的水滴聲連綿不斷,昏昏沉沉,我獨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悶焦煩,夢境連連被雨聲驚斷,夢境又是那么恍惚輕淺,醒后難以記住星星點點,幽獨的我只有自傷自憐。我這遠方的游子,歸心似箭,最擔心的是滿路泥潦把車輪粘連,使我無法把故鄉返還。怎奈我現在的情景,就像當年滯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園;就像瘦弱的衛玠,多愁多病而易傷心肝。困頓清閑,更容易憂愁傷感。難怪客居平陽的馬融,聽見笛聲中的憂怨,就悲傷得泣涕漣漣。更何況在這長滿青苔的客館,蕭條冷落,已被凋殘的點點紅花鋪滿。如今門外的櫻桃已經結成豆粒大的果實,卻無人與我共同賞玩。 【譯文二】 昨夜的煙霧已經散盡,喧鬧的禽鳥也已安靜下來,只有驟雨敲打著高屋。墻頭蔥翠的竹子,竹竿上的粉霜被雨水沖洗干凈,柔嫩的竹梢在風中碰觸。濕氣使琴弦發潮,寒意透入枕褥,風吹蛛網把竹簾粘住??蜕崴闹芗澎o無人,忽聽到屋檐上雨聲嘀嗒,不覺間困倦入夢。怎奈愁悶至極常被驚醒,朦朧的輕夢難成記憶,只感到幽居分外孤苦。 遠行人歸心似箭,最擔心惦念的是,路上積水泥濘會妨害車轂。無奈我像庾信那樣憔悴,如衛玠那樣多病瘦弱,平常日子里無時不傷心愁苦。難怪平陽客馬融在外鄉,總是落淚常吹哀傷的笛曲。更何況蕭索庭院雜草叢生,落花片片鋪滿地,門外的櫻桃已大如豆菽。今夜誰能和我一起秉燭同游? 【評點】 本篇寫驛館春雨阻客,表達羈宦行役愁懷。詞人以細致的觀察描寫暮春雨景,從雨聲、雨色等多方面鋪敘,讓雨不斷變換場地,極力渲染春雨帶來的凄涼氣氛,抒寫旅途的寂寞愁悶之情。全詞情景交融,意境深婉,為詠雨名作。 上片寫春雨中的愁思。開始三句用倒敘的手法,把春雨初歇、靜悄悄的黎明和電閃雷鳴、風雨大作的前夜做對比,一靜一動、一冷一熱,形成鮮明的對照,更顯出黎明的靜,為下面的抒情渲染氣氛。“墻頭”三句是寫靜景,寥寥數筆便描繪出雨后屋邊的嫩竹、青青的竹葉、尖而嫩的竹梢,既緊扣主題,又有新意。從另一方面來分析,此處詞人不寫雨打落花的陳腐題材,而獨辟蹊徑,寫墻頭那些與風雨進行搏斗的嫩竹,暗示了詞人此時并不是在庭院中,而是身處村野孤館。“潤逼琴絲”三句則把目光轉到室內,描繪房內的景物,暗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在這樣凄冷孤寂的氛圍中,詞人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只能孤眠。“郵亭”一下六句詳細地描寫了詞人孤眠的情態。“郵亭無人處”指出為何愁思,原來是游子身在他鄉,至今未歸。“聽檐聲不斷”二句直抒胸臆,正面描寫了詞人的無限情思。在愁苦中孤眠,心里其實并不踏實,于是詞人說“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將自己當時孤獨凄涼的心境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出來。 上片以“自憐幽獨”作結,從暮春的雨景寫到自己羈旅他鄉、被大雨所阻的無奈。下片緊接上片,仍然從欲回無計入筆,由被大雨阻滯了行程寫到暮春落紅滿地的景色,寄寓了自己惜春的感慨。“行人歸意速”,一個“速”字,將游子歸心似箭的心情刻畫出來。然而不幸遇上了大雨天氣,于是不得不“最先念、流潦妨車轂”,因為大雨會導致道路泥濘,車輛難行,進而使自己歸期未卜。接下來,詞人引用一系列典故,進一步詳細地寫自己被雨所阻,想回不能的愁緒。首先,詞人用蘭成的憔悴和衛玠的瘦弱來表現客居異鄉的不盡愁思。“未怪平陽客”二句,以平陽客馬融代指游人,用他在春雨中聽見哀婉的笛聲淚如雨下的故事來寫自己心中的愁苦。“況蕭索”以后幾句,詞人筆鋒一轉,發出了惜花傷春的感慨。“況”字承上啟下,起了轉折的作用,很自然地將思緒轉到惜花傷春上來。“青蕪國”寫曾經繁花似錦的庭院被春雨摧殘得面目全非,變得蕭索荒蕪。“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則進一步進行補充。只有青綠的地面上的幾點落花還可以看出絲絲春的痕跡,而門外櫻桃的幼桃也早已有豆粒般大小了,春天真的已經逝去了。本來還為欲歸無計而煩悶,再加上春天逝去的事實,更是愁上加愁,于是詞人發出了“夜游共誰秉燭”的感慨,既與上片“自憐幽獨”前后照應,又巧妙地寫出了自己無盡的孤獨和寂寞。 這首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寫景鮮明生動,抒情委婉細膩,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渲染來反襯人物的心理活動,營造出曲折哀婉的意境。另外,這首詞層次分明,結構規整,首尾呼應,令人稱道。 [賞析] 此詞為抒寫失意之作。先寫清晨陣陣大雨,消散了煙嵐霧氣。接下來寫雨洗新竹,滋潤空氣。“郵亭”以下寫人。飄零在外,聽雨而愁夢糾結。又寫愁雨中人的“自憐”。“行人”欲盡速歸家。但大雨泥濘,車不能行。揭示人在與自然的這種矛盾中的內心苦楚,為全詞主旨之所在。下雨盡管是平常事,但詞人卻像庚信被阻北方那樣傷心。 這首詞寫聽春雨有感。詞的上片為倒敘。“郵亭”三句客舍聽雨入夢。“奈愁極三句”,因雨聲、愁腸而夢醒。“對宿煙”六句。夢醒后屋外之景。“潤逼”三句,夢醒后屋內之景。皆從視覺、聽沉兩方面描繪,筆觸細膩。詞的下片,換頭“贊頌”二句,歸心似箭,動靜恐久雨道路泥濘。“怎奈保”五句進一層,縱使道路可行,亦難歸去,不去免如庾信、衛、馬融之羈旅生愁。詩懷有由“雨”字生發,歇拍處“自憐幽獨”,歸結上片主旨。下片意脈與上片似斷實連,最妙。因幽獨才思歸若渴,而雨水使道路泥濘難行又無法啟程。故作者如數家珍般抬出三個歷史人物來表現自己的現實狀況。庾信被滯留異地而思鄉,衛玠清瘦而多感傷,那位漢末大儒馬融也因客居而愁聞笛聲,用歷史人物的故事渲染自己觸景傷心的意緒。結尾再出現雨后衰景,落紅滿地,櫻桃已如青豆,而無人同賞,歸結到思家懷人的主旨上。全篇從雨聲、雨色、雨思、雨愁各方面曲折鋪敘,把旅況之凄涼孤獨描寫得淋漓盡致。從朝雨惱人寫起,至黃昏時暮雨初歇終篇。詠春雨意境新穎,手筆不凡。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粘簾竹。“潤逼琴絲”以下寫室內環境及人的主體感受因琴弦松而不能彈琴遣愁,因“寒侵枕障”而難以熟睡。彈琴不成,睡也不是,孤愁焦躁之情充分表現出來。全詞寓情于景,以古比今,反復渲染,結成愁腸九折。詠春雨意境新穎,不愧為大家手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