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①,東門帳飲乍闋②。正扶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③、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翠尊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 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怨歌永、瓊壺敲盡缺④。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 [注釋] ①脂車:車軸涂上油脂的車,潤滑以利快行。 ②乍闋:方停,剛結束。 ③紅淚:胭脂淚。 ④瓊壺敲盡缺:《世說新語》載,晉王敦酒后,詠曹操《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唾壺為節,壺口盡缺。 【譯文】 拂曉天色陰沉,寒霜使河岸的秋草凋謝,城頭的矮墻在濃霧中隱滅。南去的道路上膏油的車馬等待啟程,東門帳暮的餞飲剛剛結束。正當拂面的依依垂柳能夠收攬,折枝送別。遮掩著泣血的淚眼,伸出白玉般的嫩手親自折下柳枝一截。想他像江流水濱的離群孤雁去到了哪里?經過長久時間還是音書斷絕。情思切切,企望中只感覺離得地遠天闊,向著露冷風清的無人地界,耿耿不寐地傾聽著銅壺滴漏的泣咽。哀嗟呵世間萬事皆難忘,最難忘唯有那輕易的離別。翠玉杯中美酒尚未枯竭。請把那幾縷扯斷的彩云挽留住,還有西樓將附的殘月。腰上的羅帶已掉光彩,錦紋拋在應酬上空疊。玉連環已然解開,舊日的香氣頓時消歇;哀怨的歌兒纏綿不盡,擊節歌吟將玉壺敲得殘缺恨春光悄然離去,不與人預約歸期,而今賞玩這春歸的夜色,空剩下了這遍地梨花似茫茫白雪。 【譯文】 大清早陰云密布,嚴霜打得青草凋殘,濃霧籠罩城上矮墻,南街上車兒正等待出發,東門外別宴也已停歇。垂柳正拂人面,柔嫩的楊枝已可以編結。我以手掩面拭淚,親自把送別柳枝采折。想那時漢浦別后,他就如鴻雁不知飛向何處?長時間音信斷絕。 情切切,登高望遠地遙天闊,在這露冷風清之時,在寂寞無人的深閨,我只能苦熬這漫漫長夜。嘆人間萬事最難忘的,只有輕率的離別。翠玉杯中酒未喝完,愿憑借天上殘云,留住西樓下落的明月。 絲織的衣帶失去了光澤,繡被疊一旁,連環鎖已解、舊香早消歇,我久久把怨歌唱,玉壺被我敲得邊全缺??珊薮禾觳慌c人相約,裝點夜色的,只剩下梨花滿地白如雪。 【評點】 這首詞以時間的推移為主線,通過對離別、思念、追悔、期望、怨恨、空茫等人物思緒發展的幾個階段進行描寫,抒發了詞人對戀人的深深懷念之情。統觀全詞,上片為回憶離別時的情景;中片通過對別后的某個夜晚的描述,表達深深的思念之情;下片回到當前,寫此時的怨恨之情。全詞層層鋪陳,結構緊湊,通過多角度的刻畫和描寫,把詞人此時思念、愁悶、煩惱等復雜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上片首先回憶當初與戀人分別時的情景。從“霜凋岸草”等語句上,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是秋季。“曉陰重”三句寫景。詞人在一開篇,便用“曉陰重”三個字為全詞營造出一種抑郁的氣氛。接下來,岸草在嚴霜的打壓下漸漸枯萎,城堞被濃濃的霧氣所籠罩。這些景色描寫,又準確地烘托出了離別雙方惆悵的心情。“南陌脂車”以下幾句由寫景轉而寫送別之事。“帳飲乍闕”四字說明分手的時刻就要到了,遠行的人該上路了。“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則采用通常送別時折柳相贈的情節,并對舊有材料重新進行了鋪排描述。戀人已經泣不成聲,掩著滿面的淚水,親手折下了一條柳枝送給詞人。“紅淚”一詞,使其悲傷的程度更加深切。這幾句動作描寫生動細膩,使人物的神態、表情躍然紙上。然而,自從別后,一直沒有戀人的音信。“經時信音絕”一句便既表達了自己對戀人的思念之情,又包含著一層深深的牽掛。 中片通過描述自己在別后的某個夜晚的行動,來表達思念之情。從“露冷風清”等詞語上,我們可以看出,這也是一個秋季的夜晚。“情切”二字直呼心聲,給人一種撕心裂肺的呼喊的感覺。詞人翹首盼望著戀人歸來,然而,“望中地遠天闊”,戀人仍然是杳遠難尋。此處詞人登高并翹首盼望,這個動作準確地傳達出詞人對戀人的思念之深。“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用銅壺滴漏來暗示自己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啜泣,既形象又貼切,更給人一種凄楚的感覺。“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寫人間萬事中,最讓詞人感覺悔恨、難忘的就是當初與戀人分別時太輕率了。“翠尊未竭,憑斷云、留取西樓殘月”幾句,運用比喻和聯想的手法,寫自己有信心等待戀人歸來,到時候,兩人就可以同酌共飲了。 下片寫此時的怨恨之情。“羅帶光消”,指絲織的衣帶沒有了光澤;“紋衾疊”,指繡有美麗花紋的被子被弄得折皺了;“連環解”,指本來聯為一體的玉連環被分解開了;“舊香頓歇”,引用典故,說明過去戀人贈送的香已經失去了香味;“怨歌永、瓊壺敲盡缺”也引用典故,指一直不停地唱著哀怨的歌,并隨著節拍敲打唾壺,竟不知不覺把壺都敲得殘缺了。以上五種美好的事物“羅帶”、“紋衾”、“連環”、“舊香”、“瓊壺”到最后都遭到了破壞,詞人這樣寫,更形象地寫出了自己被離別之苦所折磨的痛苦情態,從而從側面寫出了怨恨之深。接下來,詞人筆鋒一轉,將滿懷的對人的思念之情轉到對春天離去、“不與人期”的怨恨上來,并通過描寫“空余滿地梨花雪”這樣的實景,進一步寫對春天匆匆離去的怨恨。這種移情手法的運用,使本詞顯得飽滿充實,細致全面。 全詞從整體結構上看,層層鋪敘,嚴密規整,從局部細節上看,靈活自如,細膩生動,詞人駕馭長調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見一斑。詞作最后以景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念情的詞作。全詞三闋,上闋追憶當年時令節候及折柳惜別的情事。前者則是后者的烘托。“拂面垂楊”與“紅淚玉手”,細節傳神,足見當年印象之深。“念漢浦”以下三句抒言信斷絕之憾。中闋寫別后情思。在流動的情緒中,濃化別離的傷感。無可奈何的凄涼,令人嘆惜。“憑斷云留取”,最先使人哀嘆。下闋寫去則去也,可“怨歌”,永唱。雖“怨”,卻不“恨”伊,只有“恨春”不給機會。所以,“怨”是表層,深層依然是“愛”——刻骨銘心的愛,其實也是無悔無恨的愛。滿地梨花,冰涼潔白,正無言地敘說著無奈的人生……以景結情,留下悵遠、空闊的情韻,使人回味無窮。 本詞是懷人之作。上片追敘離京時玉人折柳相雖的溫柔多情,中片描寫分別后的孤寂冷清與相思之苦。時舊仍為秋天,屬過去時,下片寫現境中的苦悶及惜春的情景,屬現在時,時間跨度很大,感情卻如同貫珠,一氣流走,頓宕多姿。全詞共分三疊,上疊交待分別的時間和地點。“晝陰”、“霜凋”、“霧隱”,說明是在一個秋天協和氣很濃的早晨,在“城蝶”女子“掩紅淚”、“玉手親折”,把情人親自送走了。中疊,寫離別時,兩人依依遙望和內心的傷別情懷。“地”是那樣遙“遠”,“天”是那般廣“闊”,而情人卻奔向那“露冷風清無人處”。“萬事難忘”,“惟是”那場“輕別”。此后,只有“斷云”、“殘月”陪伴自己度過孤獨凄清的寒夜。下疊寫離別以后的相思與懷念。夜不寐,茶、酒無味,“恨春去”,“弄夜色”,離情相思意難絕。作者巧妙地將多層次的內容融成一體。這首寫離別相思的詞,可說是一篇曲折回環、層次豐富、變化多樣、完整而又統一的藝術佳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