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鳴蛩勸織,深閣時聞裁剪。云窗靜掩。嘆重拂羅裀,頓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螢清夜照書卷。 荊江留滯最久,故人相望處,離思何限。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憑高眺遠。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薦。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斂。 注釋 ⑴齊天樂,詞牌名。又名“臺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肚逭婕?、《白石道人歌曲》、《夢窗詞集》并入“正宮”(即“黃鐘宮”)。茲以姜詞為準,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韻。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領格,例用去聲。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韻者。 ⑵綠蕪(lǜwú):長得多而亂的雜草。白居易《東南型一百韻》詩:“孤城覆綠蕪”。 ⑶臺城:舊城名。本三國吳后苑城,晉成帝釋改建為建康宮,為東晉和南朝的宮省所在,所謂禁城,亦稱臺城。故址在進南京玄武湖側。宋洪邁《容齋隨筆·續筆五》:“晉、宋健謂朝廷禁近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此處用以代指金陵古城(即今南京市)。 ⑷殊鄉(shū):異鄉、他鄉。 ⑸秋晚:深秋。 ⑹暮雨:傍晚的雨。 ⑺鳴蛩(qióng)勸織:蟋蟀的名聲就像緊促的織布聲。蛩:蟋蟀,以其聲響織布機響,又名促織。唐孟郊《雜怨》詩:“暗蛩有虛織。” ⑻“深閣”句:化用韓偓《倚醉》詩:“分明窗下聞裁剪。”這句是說,閨房中的女子正在趕制寒衣。 ⑼花?。╠iàn):織有花紋圖案的竹涼席。 ⑽綀(shù)囊:粗絲織品做的袋子。“露螢”句:典出《晉書·車胤轉》:“夏日則綀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⑾留滯:擱置;阻塞。 ⑿長安亂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全唐詩》卷572)陳注引賈島詩,“生”作“吹”,并云:“后人傳為呂洞賓詩”。美成是否到過長安,也很難定。汲古閣本《片玉詞》卷下《西河》詞,有”長安道:“瀟瀟秋風時起云云”,但毛注云“清真集不載”。今陳元龍注本亦不載。此詞真偽尚不可知。既云“空憶詩情宛轉”,已明說這里引用古詩。詞義盡可借指汴梁,追憶少年時在京的朋友,較”荊江留滯“更推進一層,不必拘泥于唐人原句的地名。 ⒀篘(chōu):漉酒竹器,亦可作動詞?!短圃娂o事》卷65引杜荀鶴斷句:“舊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這二字疊用,卻非一般的疊字,其上一字均為名詞,下一字均為動詞。 ⒁蟹螯(xiè áo):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狀似鉗,用以取食或自衛?!妒勒f新語·任誕》:“畢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聲。’” 薦:進,進獻。指把蟹端上筵席來下酒。 ⒂山翁:山翁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之幼子,曾鎮守荊襄,有政績,好飲酒,每飲必醉。”(《世說新語·任誕》) ⒃斜照斂:指太陽落山。斂,收,指太陽隱沒到地平線下。 參考譯文 秋景蕭條,客子秋心寥落,正如雜草凋敝窮竭至極的臺城。身處異鄉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傷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嗚聲似勸人機織,間歇聽聞到閨房中的女子正在趕制寒衣之聲。暑去涼來,撤去花簟,鋪上羅裀,織有花紋圖案的竹涼席??v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遠,但還留得當時清夜聚螢照我讀書之綀囊。綀音疏,一種極稀薄之布。 我在荊江停留的時間越久,老友相對,離別后的思緒無限,無邊懷念汴京之故人,情緒、興致輾轉周折,登臨高處,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訓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來下酒。忽見夕陽西沉,縱然酩酊大醉,但仍無計逃愁。 ![]()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是作于紹圣二年(1095年),時周邦彥40歲。周邦彥于元祐八年(1093)三十八歲時遭到流放,被調知溧水縣。詞人滯留金陵時,因為郁郁不得志感慨之下作下此詞。 賞析 《齊天樂》為宋代詞人周邦彥的作品。全詞筆法迂回曲折,感情沉郁頓挫。詞的上片描繪秋景蕭條,客子秋心寥落;下片寫對故人和往事的追憶。詞中化用了前人的詞句,抒發了詞人對荊江故舊的懷念。 “綠蕪凋盡臺城路,殊鄉又逢秋晚”,在眼前展現一片秋景蕭條,客子秋心寥落。臺城在金陵,金陵乃六朝舊都,自隋唐以來,文人至此者,每易引起盛衰興廢之感。如唐末詩人韋莊就感到“六朝如夢”(《臺城》)。而現在的臺城更是草黃葉枯,“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更使人有滿目蕭然之感。“又”字起遞進連接作用。殊鄉作客,已經夠使人惆悵了,更何況又遇上晚秋時節,“眾芳蕪穢”,殊鄉客子更難以禁受了。詞意遞進一層。起首造境便為全篇意蘊定下基調。 下片轉到對故人和往事的追憶。“荊江留滯最久”,周邦彥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出任廬州(合肥)教授至調任溧水之前約有七八年時間,他曾留滯荊州。據王國維推斷,他在荊江“亦當任教授等職”(《清真先生遺事》),年方三十多歲,他這時在金陵,懷念荊江故舊,但卻從對方懷念自己著筆。如果只寫自己懷念荊江故舊,則荊江故舊是否懷念詞人不得而知。而推想荊江故舊懷念自己,則自己對荊江故舊的懷念便可不言而喻了。言簡而意明,筆法巧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