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 廉纖小雨池塘遍,細點看萍面。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相將羈思亂如云,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注釋 ⑴廉纖:纖細連綿貌。韓愈《晚雨》:“廉纖晚雨不能睛,池岸草邊蚯蚓嗚。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滿了浮萍。 ⑶朱門:紅漆大門。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漢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縣南)生產的名酒。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蟻”。晉代張載《酃酒賦》稱贊宜城酒:“縹蟻萍布,芳香酷烈。”。 ⑹更闌:夜深。古人一夜分五更。闌,將盡。 ⑺相將:相共,共同。 ⑻羈思(jī sī):離愁別緒。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詞的開頭兩句描繪了細雨蒙蒙、灑滿池塘、點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個“看”字,把人與細雨、浮萍聯系起來,以樂景反襯主人公內心的愁苦。 B.“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一句,表面點明已是黃昏時分,也暗含了光陰飛快、即將別離的深層意蘊。 C.下片開頭二句,描寫美酒飄香、楊花飛絮的餞別情景,然而離人之間卻相對無言,傷別之情更顯凄婉悲涼。 D.“相將羈思亂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煩意亂,運用比喻的手法,將羈思煩亂的無端無序勾畫出來。 E.這首詞,以時間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動場景的變化,描繪尋常人物情事,卻也別具一種樸實、厚重的感人力量。 2.詞的結句“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與上片哪一句相呼應?這兩句怎樣表達離人深致的情愁?(6分) 參考答案 1.A、C(A項開頭描寫的是凄清雨景。C項錯在“離人之間卻相對無言”) 2.詞的結句與上片“一雙燕子守朱門”呼應。“一雙燕子守朱門”一句,描寫黃昏細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對固守朱門的燕子;“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一句,描寫離別之際,燈下是相對而立的一對零落身影。一雙苦悶的燕子與兩個愁人的影子,兩個意象的遙相呼應(映襯),令即將分離的情景格外凄惻哀傷。(寫出相呼應的句子,得1分;兩句詩的句意解析,各1分;從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1分。) 參考譯文 如絲的細雨灑遍了池塘,在長滿浮萍的水面,濺起了無數小點點。朱紅色的門檐下,一雙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飛去。啊,今天的這個黃昏,來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著香絮般的白沫。我們喁喁細語直到夜深。在這即將分手的時刻,我們的離愁別恨像亂云一般難以分,怎么又是這樣啊——一窗搖曳的燈影,兩個黯然相對的有情人! 賞析 周邦彥的《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創作于哲宗元佑五年(1090)。周邦彥中年曾浮沉州縣,漂零不偶,元豐年間周邦彥在汴京為太學生,后為太學正,至哲宗元祐二年(1087)方出京為廬州教授,后至溧水縣,這其間曾滯留荊江任教授職。此時周邦彥三十五歲,作下此詩。 這首詞寫夜雨話別。上片由人及景,從凄清蕭瑟的雨景中透露出離人情懷的寂寞無奈。下片由景及人,將別愁映照凝固在一對窗燈剪影上。全詞按別時情景順序寫來,樸實自然,愈敘愈深,意象清晰濃重,耐人尋味。 《虞美人·廉纖小雨池塘遍》將離別場景和彌漫情思融合在一起,以質樸細膩的描寫,刻畫出離別前夜男女二人對坐共飲、細語訴情的場面。既有離愁別緒,又有思戀纏綿。 上片之境界,時間是從白天綿延到黃昏,空間是戶外,開頭暗用韓愈《晚雨》“廉纖小雨不能晴”詩意,小雨灑遍池塘。“細點看萍面”,本來,池塘的水面生滿了浮萍,現在萬千雨點,點破了萍面,又自有一番含蘊。“看”體現了詞人此時此境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狀。黃昏細語,朱門燕影,既烘托出了一片憂郁凄婉的氛圍,又體現了詞人此時心境的悲涼。在這有些昏暗凝滯的天色中,詞人并沒有直接鋪排渲染離愁別緒,而是通過燈下話別的場面,將濃得化不開的感情融于筆下的情景和情景中的人。“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燕子不飛,其苦悶情狀可想而知。它與下片的“一窗燈影兩愁人”遙相疊印。最后一句又與起句遙相呼應,小雨連綿已久,天昏地暗,所以比起尋常時候就更容易黃昏。不過,這只是此句意蘊的一個層次。其深層意蘊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即將別離的時候,只覺得光陰比起尋常時候過得特別快,很快就進入了黃昏。上片,已為下片點出詞情的內蘊作了充分的鋪墊。 下片時間綿延到夜盡,空間則轉為室內。“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寫兩人相對共飲,絮絮而談。 夜已盡,話未完,離別卻不期而至,于是“相將羈思亂如云,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詞人用翻滾紛亂的云朵形容即將分離的人心中那種忐忑不安的愁緒。處在愁苦中的有情人,只能在如豆的燈光下相對而立,映出一對零落的影子。“又是”表明兩人已不止一度嘗過離別的苦味。此度又嘗,則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亦可知。 縱覽全篇,詞人并沒有在情景的選擇上別出心裁,僅僅描繪尋常景物、人事,然而情感氛圍的渲染烘托卻是妙筆生花。感情層層深入,詞中隱含的書寫節奏隨著時間的延展而不知不覺地加快,離別來臨之時又戛然而止,將兩人的影子定格紙上,一切盡在不言中。這首以愛情和離愁為主題的詞,感人處在于情感的樸實沉摯。與之相應,詞人并未使用他所嫻熟的一些技巧,如結構的錯綜安排之類,也沒有描寫送別、別后一類常是最富于戲劇性或最能打動人心的場面,他只是如實寫出臨別前夕的綿綿別話,就充分表現愛與愁兩大主題。論筆法幾乎是一往平鋪,論情感正是一往深情。既樸實,又深沉,別具一種極厚重的感人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