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黃陵廟前莎草春, 黃陵女兒蒨裙新。 輕舟短櫂唱歌去, 水遠山長愁殺人。 注釋 ⑴黃陵廟:廟名,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廟,亦稱二妃廟,又叫湘妃祠,坐落在湖南省湘陰縣之北的洞庭湖畔。 ⑵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⑶蒨(qiàn):一種紅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紅色。 ⑷短:一作“小”。櫂(zhào):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一作“楫”。唱:一作“隨”。 ⑸愁殺:謂使人極為憂愁。殺,表示程度深。 參考譯文 黃陵廟前,春光明媚,綠草如茵,景象清新美好。一位紅裙少女翩然來到黃陵廟前的湖上。 她唱歌而來,駕船而去,水面還飄散著她的一串歌聲。只見小船漸去漸遠,直至消失在遠水長山那邊。 賞析: 《黃陵廟》是唐代詩人李群玉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通過對黃陵廟前美麗景色的描繪以及對紅裙少女來而復去經過的描述,刻畫了一個船家女子的形象,流露了詩人對她的愛悅之情。全詩運用寫意的白描手法,文字樸實傳神,頗有“豪華落盡見真淳”之美。 黃陵廟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廟,又叫湘妃祠,座落在洞庭湖畔。這首詩雖然以“黃陵廟”為題,所寫內容卻與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詩中描畫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詩人對她的愛悅之情。 “黃陵廟前莎草春”,黃陵廟前,春光明媚,綠草如茵──這是黃陵女兒即將出現的具體環境。美麗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待以至是在呼喚著一位美麗姑娘的到來。莎草碧綠,正好映襯出般家姑娘的動人形象。 “黃陵女兒蒨裙新”,一位穿著紅裙的年輕女子翩然來到,碧綠的莎草上映出了艷麗的紅裙。蒨(qiàn欠),是一種紅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紅色。“蒨裙”,本已夠艷的了,何況又是“新”的。在莎草閃亮的綠色映襯下,不難想見這位穿著紅裙的女子嫵媚動人的身形體態。 “輕舟短櫂唱歌去,水遠山長愁殺人”,是寫女子駕船而去。而船后還飄散著她的一串歌聲。詩人出神地凝望著,只見小船向著洞庭湖水面漸去漸遠,直至消失。“水遠山長”,形象地寫出詩人目送黃陵女兒劃著短槳消失在遠水長山那邊的情景。“水遠山長”四字還象一面鏡子,從對面照出了悵然獨立、若有所失的詩人的形象。 《黃陵廟》在藝術上的成功,主要在于采用了寫意的白描手法。詩人完全擺脫了形似的摹擬刻畫,十分忠實于自己的感受。綠草映出的紅裙留給詩人的印象最深,他對黃陵女兒的描畫就只是抹上一筆鮮紅的顏色,而毫不顧及穿裙女子的頭腳臉面。登舟、舉槳與唱歌遠去最牽動詩人的情思,他就把“輕舟”、“短櫂”、歌聲以及望中的遠水長山,一一攝入畫面。筆墨所及,無非是眼前景、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追求花俏,文字不矯飾,樸實傳神,頗有“豪華落盡見真淳”之美。(陳志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