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 將軍大旆掃狂童,詔選名賢贊武功。 暫逐虎牙臨故絳,遠含雞舌過新豐。 魚游沸鼎知無日,鳥覆危巢豈待風。 早勒勛庸燕石上,佇光綸綍漢廷中。 注釋 次:途中留宿。 昭應縣:今天陜西臨潼縣。 戶部李郎中:指李丕。 充:臨時擔任,另有本職。 昭義攻討:指討伐昭義鎮叛軍的軍事行營的攻討使、攻討副使一類職銜。 昭義鎮:轄澤、潞等州,在今天山西南部。[2] 將軍:指石雄為西面招討使主將。 旆:軍中大旗。 狂童:狂妄無知的小子,指劉稹。 名賢:指李丕。 贊武功:贊助軍事。 逐:追隨。 虎牙:漢代有虎牙將軍官銜。這里代指行營主將。 故絳:春秋時晉國的舊部,名絳,遷都后稱“故絳”,唐朝時為翼城縣(今天山西絳縣)。討伐劉稹的軍事行營就設在這里。 雞舌:香名,即丁香。漢代尚書郎朝奏時須口含雞舌香。李丕以尚書省戶部郎中之身份遠赴行營,故說“遠含雞舌”。 新豐:指昭應縣。昭應縣由新豐、萬年二縣分出,這里不稱昭應而言新豐,是為了對仗、押韻的需要。 魚游鼎沸:《后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比喻叛軍劉稹像開水鍋中的游魚,掙扎不了多久。 鳥覆危巢:指鳥在微弱時的樹枝上筑巢,很快就要傾覆。比喻劉稹。 勒:刻。 勛庸:功勛?!吨芏Y·夏官》“王功曰勛,民功曰庸。” 燕石:燕然山的石頭。在今天蒙古國杭愛山。東漢竇憲抗擊匈奴,燕然勒石記功凱旋。 佇:期待。 光:榮耀。 綸綍:指皇帝的命令。此處指皇帝封賞功臣的詔令。 漢庭:借指唐朝廷。 參考譯文 將軍的軍隊要去掃除那狂妄無知的年輕小子,皇上下詔選舉有名氣的賢德之人來贊助軍事功力。暫時隨著勇猛的軍隊的偏師來到過去山西的絳地,口含雞舌香的尚書遠遠地經過了新豐。魚游即將沸騰的熱水鍋知道敵人沒有多少時日了,鳥翻了高危的巢穴豈用等待狂風。早早地刻石記功在燕然山的石壁上,等待表獎的圣旨出于朝廷中。 賞析 公元843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四月,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兒劉稹擁兵自立,公然對抗朝廷。在宰相李德裕的主持下,朝廷發八鎮兵馬討伐劉稹,次年八月平叛。此詩寫在發兵征討之時。 詩歌一反沉摯低調的格調,詩人站在維護中央集權,對反藩鎮割據的立場上,為參加平叛的友人壯行。詩歌氣勢宏大,首句中的“掃”字,為全詩定下了豪壯的基調。此詩雖寫于江河日下、國事維艱之際,然建功立業的豪邁絕不亞于盛唐,其激越超邁、樂觀昂揚的精神均在鏗鏘有力的聲韻中,工麗整潔的語言中得到充分的映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