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注 ①宦情:做官時的情懷。 ②羈思:羈旅他鄉的思緒。 ③凄凄:傷感貌。 山城:指柳州。 榕葉:榕樹落下的葉子。 盡:凋零。 榕葉滿庭鶯亂啼:借景諷刺當時把持朝政的守舊派人物。 名句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這兩句是說,雨過后的山城,百花凋殘,黃鶯在落滿榕葉的庭院中亂啼。凄凄之情,睹物傷感,落葉滿庭的景象,更令人心意凄迷。鶯啼無所謂“亂”,只因聽鶯之人心煩意亂,辭因情發,別有感受。不言貶謫之苦,不道失意之情,而蘊結之情,卻曲折傳出。 參考譯文 官場失意,飄零天涯,同樣令人傷感。春天過半,像到秋天,感覺意亂神迷。山城剛下陣雨,百花紛紛凋落。榕葉灑滿庭院,黃鶯聲聲亂啼。 ![]() 賞析 柳宗元仕途十分坎坷,他二十六歲進入仕途,到四十七歲逝世,僅二十一年,但卻過了十四年的貶謫生活。三十三歲被貶到永州,十年才被召回??墒腔氐介L安僅一個月,又被外放到比永州更遙遠、更荒僻的柳州。七絕《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就是他到柳州后寫的。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詩作,這首詩通過描述詩人在參與以王叔文為首的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作永州司馬的途中的景色,來抒發在詩人心中的惆悵和不滿的情緒。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詩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與“羈思”,原本就有必然聯系。長年游宦在外,遠離故土與親人,旅途漂泊的艱辛,離親別故的悲怨,有誰能不動心動情呢?屢遭貶竄,此種心情理當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實地表現了作者這時候的特殊心態。“宦情”之苦與“羈思”之深疊相撞擊著詩人的心扉,他要尋求解脫,而又無可奈何,在這種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書房,漫步庭院。而當他目睹了已經過去大半的春光以后,這種情緒反而愈趨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語平淡而新鮮,寫出一種常人不曾,也不會有的獨特感受,的確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應的凝結品。“意轉迷”三字,則就“春半如秋”作承轉,極言意緒的迷亂煩惱。 三、四兩句,偏重敘事描寫。說“山城過雨”,人們似乎還難于體味這場雨的份量和內涵,故后面緊接著補寫了“百花盡”三字。此雨非早春潤物之雨,它橫掠山城,下得大,來得猛,滌蕩萬物。此一句,遙扣題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實處,同時又引帶出末尾一句。“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州多檀椿樹,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無傷。但是經過這場暴風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葉落滿庭了。此等情景令詩人傷心,鶯啼之聲又格外增添了一重傷感情緒。那一個“亂”字,分明是詩人心煩意亂的精神狀態的真實反映。 這首詩寫景肅殺肅條。寫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濃之際反呈現百花凋零、榕葉滿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詩人一片宦情與羈思,其構思立意均不同常態,而其遣辭造語又極平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