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閱讀答案,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8-01-10 11:32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注】,維揚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注】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王桀《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14.以下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 詩題點明是乘舟停宿桐廬江的時候,懷念揚州(即廣陵)友人之作。首句寫日暮、山深、猿啼。詩人佇立而聽,感覺猿啼似乎聲聲都帶著愁情。環境的清寥,情緒的黯淡,于一開始就顯露了出來。
        B. 次句滄江夜流,本來已給舟宿之人一種不平靜的感受,再加上一個“急”字,這種不平靜的感情,便簡直要激蕩起來了,它似乎無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樣急于尋找它的歸宿。
        C. 頷聯語勢趨向自然平緩,晚風吹來,兩岸樹葉蕭蕭風鳴;月光之下,一葉孤舟漂蕩。在月光下,詩人的心靈得到了慰藉,明月相伴,愁情得到了暫時的解脫。
        D. 詩人之所以潸然淚下,除了思念家鄉、懷念故人外,可能也在感傷自己年華已逝卻功業未成。
        E. 詩人精于藝術構思,整首詩在用筆上經營錘煉。無論是開頭的景物描寫,還是后半部分的情感表達,詩人都在遣詞用句上精心雕琢,講求用筆上的濃而重。
        15.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本詩是怎樣抒情的?(6分)

        參考答案
        14.(5分)CE (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5分)
        【解析】C項,詩人的心靈此時并沒有得到慰藉,月光所照,唯滄江中之一葉孤舟,反而觸動了詩人的孤寂感。E項,“講求用筆上的濃而重”錯,詩人在用筆上是輕而淡的特點。且整首詩在用筆上并非經營錘煉,全詩“愁”“急”二字給人以經營錘煉的感覺,其余皆不見有這樣的痕跡。特別是后半部分的抒情,更像是脫口而出,跟朋友談心。但即使是開頭的經營,也不是追求強刺激,而是為了讓后面發展得更自然一些,減少文字上的用力。
        15.(6分)①借景抒情:借秋日夜晚桐廬江上蕭索、零落的景象,表達詩人失落飄零、迷惘悲苦、孤寂無依的心緒。(2分)②借典抒情:借王粲《登樓賦》的典故,表達了詩人獨客異鄉的惆悵和濃烈的思鄉情感。(2分)③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通過“愁”“憶”“淚”等直接表達情感的詞語,抒發了作者獨客異鄉的悲苦、孤寂、對揚州老朋友的深切懷念以及仕途失意、前路迷茫的抑郁苦悶之情。(2分)


        文章標簽: 寫景   抒情   月亮   思鄉     失意   孤舟  




        相關閱讀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風鳴兩岸葉,月照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閱讀答案,山暝聽猿愁,滄江急
        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
        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閱讀答案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