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歌。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說法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這首詩是詩人寫給友人張五的,首聯“隱者自恰悅”就表現了作者對于張五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B.詩人登高而望,看北雁南飛,逐漸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不禁有行將就木的破滅之感。 C.詩中的時間接近黃昏,但作者看到“清秋”之中仍有清秀之景,由此從愁緒中走出,生發出興致。 D.“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照應開端數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詩人對張五的思念。 E.這首詩文字樸實,情感真摯,用極洗練嚴謹的語言,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清秋薄暮時分的景色。 15.有人評孟詩“語淡而味終不薄”,結合“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四句,說說這幾句詩是如何體現“言淺意深”的。(6分) 參考答案 14.C、D[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詩的語言、表達技巧;評價古詩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答對一項給2分,答對兩項給5分。C詩中的“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慟哭或號啕大哭。D應是“第七句照應頷聯,第八句照應頸聯”。 15.對自己滯留他鄉數月且衰病一身的遭遇的悲愁。對亂離時代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對個人無止境的漂泊生活的感傷。(意思對即可,每點2分) 簡析 此詩圍繞清秋季節登高來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寫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隨雁飛滅”。因薄暮時思念之“愁”和清秋之“興”無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見“歸村人”,而不見友人蹤影,所以要相邀重陽節攜酒登高而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