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皇帝嗣寶歷,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兇。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二年戮李錡,不戰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蛘咛旖禌l,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饑窮。宥死降五刑,已責寬三農。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悠悠云,散作習習風。晝夜三日雨,凄凄復蒙蒙。 萬心春熙熙,百谷青芃芃。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侍炫c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自偃?,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為圣,臣以直為忠;敢賀有其始,亦愿有其終。 【注釋】 ①作于元和四年(809)。按:本集編年及箋釋,參考朱金城《白居易集箋?!?。 ②寶歷:皇位。 ③爞爞:熱氣熏蒸貌。按《舊唐書。憲宗紀上》:元和三年,“是歲,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東道旱”?!顿Y治通鑒》卷二三七元和四年正月:“南方旱饑。” ④罪己詔:皇帝引咎自責的詔書。 ⑤告:全詩校:“一作制。” ⑥予一人:亦寫作“余一人”,天子自稱。 ⑦仲仲:憂愁貌。 ⑧劉辟:見卷七二七小傳。巴邛:巴蜀。 ⑨李锜( 741-807 ):唐宗室。貞元十五年,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諸道鹽鐵轉運使,累加檢校禮部尚書。復于潤州置鎮海軍,以鑄為節度使。锜恃恩驕態。憲宗即位,抑方鎮,遂不自安。元和二年,據潤州反,伏誅。事見(舊唐書》卷—二、《新唐書》卷二二四上本傳。 ⑩五刑:五種刑罰,先秦、漢、唐不一。唐以苔、杖、徒、流、死為五刑。見《唐律疏議》卷一。 11、責己:全詩校:“一作已責,責通債。”三農:指平地、山、澤三類地區農民,此泛指農民。 12、宣徽:殿名,在長安大明宮中。見(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13、飛龍:廄名。唐六閑之一,見(舊唐書·職官志三)。在長安大明宮玄武門外,為養禁馬之處。見《唐兩京城坊考》卷一。 14、靡:全詩校:“一作無。” 15、出:全詩校:“一作由。” 16、油油:全詩校:“一作悠悠。” 17、芃芃:草木茂密貌。 18、金鑾宮:即金鑾坡,東翰林院所在,在大明宮金鑾殿西。見《雍錄》卷四。時白居易以左拾遺充翰林學士,故云。 19、一言句:元和四年三月,李絳、白居易以天旱上言。閏三月,降雨,白居易即以此詩賀。 【賞析】 本詩作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當時白居易在長安任左拾遺、翰林學士。 這是一首諷喻詩。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無雨,唐憲宗因此欲降德間,白居易于是上書皇帝,乞求豁免江淮兩地賦稅,而且要求“多出宮女”,以期獲得上天寬恕降雨?;实鄱颊辙k了,結果真的下了一場大雨。白居易就作了此詩。 詩中描述了整個事件的始終,并對皇帝即位以來的政績進行了歌頌;最后提出:希望皇帝能夠有始有終,堅持愛國愛民的政策。 本詩反映了白居易憂國憂民的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