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白居易《秋雨夜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3-06-10 16:28
        秋雨夜眠

        白居易
          涼冷三秋夜, 安閑一老翁。
          臥遲燈滅后, 睡美雨聲中。
          灰宿溫瓶火, 香添暖被籠。
          曉晴寒未起, 霜葉滿階紅。

        注釋:
        (1)安閑:安寧清閑,安寧自在的樣子。
        (2)宿(xiǔ):夜。
        (3)瓶:烤火用的烘瓶。
        (4)曉:拂曉,天剛亮的時候。
        (5)階:臺階。

        譯文:
        有點涼的深秋之夜,又一個老頭悠閑自在吹燈后躺下難以入睡,秋雨聲中漸漸入眠火盆的火已經滅了加點火,烤考被子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看看窗外樹葉霜打成紅的了。

        賞析:
            “秋雨夜眠”是古人寫得膩熟的題材。白居易卻能開拓意境,抓住特定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細致的描寫,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安適閑淡的老翁形象。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詩人用氣候環境給予人的“涼冷”感覺來形容深秋之夜,這就給整首詩抹上了深秋的基調。未見風雨,尚且如此涼冷,加上秋風秋雨的襲擊,自然更感到寒氣逼人。運用這種襯疊手法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增強詩的感染力。次句點明人物。“安閑”二字勾畫出“老翁”喜靜厭動、恬淡寡欲的形象。
          “臥遲燈滅后,睡美雨聲中”,“臥遲”寫出老翁的特性。老年人瞌睡少,寧可閑坐閉目養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間睡不著,老翁若不是“臥遲”,恐亦難于雨聲中“睡美”。以“燈滅后”三字說明“臥遲”時間,頗耐人玩味。窗外秋雨淅瀝,屋內“老翁”安然“睡美”,正說明他心無所虛,具有閑淡的情懷。
          以上兩聯是從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寢情況刻畫他的性格。詩的下半則從老翁睡醒之后情況作進一步描繪。
          “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以烘瓶里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照應老翁的“睡美”。才三秋之夜已經要烤火,突出老翁的怕冷。夜已經過去,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卻還要“香添暖被籠”,打算繼續躺著,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閑散的老翁形象。
          “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與首句遙相呼應,寫氣候對花木和老翁的影響。風雨過后,深秋的氣候更加寒冷,“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霜葉滿階紅”,夜來風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還紅似二月花的樹葉,一夜之間就被秋風秋雨無情地掃得飄零滿階,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從樹木移情到人,從自然想到社會,豈能無感觸!然而“老翁”卻“曉晴寒未起”,對它漫不經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靜淡泊。全詩緊緊把握老翁秋雨之夜安眠的特征,寫得生動逼真,親切感人,富有生活氣息。
          這首詩大約是大和六年(832)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時所作。這時詩人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特別寂寞冷淡。詩中多少反映了詩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懶、生活上孤寂閑散的狀況。
         ?。ㄍ鹦卤颍?br />


        文章標簽:   秋天   紅葉   秋雨   生活  




        相關閱讀

        白居易《杭州春望》“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
        白居易《閑適》“風光暖助游行處,雨雪寒供飲宴時
        白居易《采蓮曲》“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
        白居易《賀雨》“君以明為圣,臣以直為忠”全詩賞
        “煙波淡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的意思及全詩
        白居易《直中書省》“絲綸閣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

        有幫助
        (6)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