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天涯之人的千古名作--白居易《琵琶行》鑒賞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7-02-23 16:09
        天涯之人的千古名作
        白居易的詩作尤為著名的是屬于感傷詩的兩篇長篇歌行,即《長恨歌》和《琵琶行》,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他得罪當權者的真正原因,就是在于他寫的那些針砭時政的諷喻詩,早已引起權貴們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這次打擊給白居易的心靈留下很深的創傷,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體驗了社會的殘酷和世態的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正無處傾訴,恰巧遇到這原為歌伎的商人婦,聽到她的富有感情的彈奏,知道了她的悲涼的身世,詩人那壓抑已久的感情便像開了閘的河水,一起傾瀉而出。琵琶女和詩人,他們的社會地位并不相同,兩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體情況,屬于不同的社會問題,但詩人還是把她引為同道,引為知己,說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深摯的話來,這說明詩人對被侮辱的女性抱著同情與尊重的態度,一個封建官僚能夠這樣是很不容易的了。
        這首詩的突出成就首先是在成熟的敘事筆法。敘事富于詳略虛實的變化,脈絡分明,曲折生動。詩從秋夜送客寫起,由“舉酒欲飲無管弦”引出琵琶聲和琵琶女,這些過程都寫得比較簡單。接著一段音樂描寫,一共用了二十二句,寫得很詳盡。把曲調的變化、彈奏的技巧、曲中的感情,淋漓盡致地描寫出來。再下面又是簡單的交代和過渡,只用四句說明音樂的效果和琵琶女放撥插弦、整頓衣裳的動作,便轉到琵琶女敘述自己的身世。這一段又是二十二句,寫得比較詳細,特別是她在長安的歡樂生活,連細節都寫出來了。接著是詩人的自述,貶謫以前在長安的生活一字不提,著重寫謫居潯陽一年來的寂寞。在這一段話里,反復三次訴說沒有悅耳的音樂,至于其他種種的細節則一概從略了。在詩人這番話的感動下,琵琶女作了第二次演奏。關于這次演奏詩人改用略寫、虛寫,只用“凄凄不似向前聲”這樣一句話便交代了過去,隨即結束全詩。
        其次是敘事與抒情的結合。在敘事的過程中,字里行間都滲透著對琵琶女的同情,深摯而雋永。詩人很善于刻畫對方的心理活動,而在刻畫對方心理的時候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例如邀請琵琶女相見的幾句:“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把一個女子的遲疑、靦腆,既難忍受獨守空船的寂寞,又不便在夜間與陌生人相會的矛盾心情,十分細致地刻畫出來了。又如“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這些敘述都使人感到詩人對琵琶女是很理解,很體貼,很同情的。詩中穿插的景物描寫也很好地起到了渲染感情的作用。借“楓葉荻花秋瑟瑟”抒寫惜別之情,借“繞船月明江水寒”抒寫琵琶女的孤單與寂寞,借“黃蘆苦竹繞宅生”抒寫謫居臥病的凄苦與無聊,都是詩中畫龍點睛之筆。



        再次是《琵琶行》對音樂的描寫尤有獨到之處。音樂形象是難以捕捉的,如何借助語言把它變成讀者易于感受的具體形象呢?這是描寫音樂時常常遇到的一個困難。但這個困難在白居易筆下似乎并不存在,他寫得那樣靈活,那樣自如,使人讀著他的詩仿佛親耳聽到了音樂一般。他是怎樣取得這樣好的效果的呢?他運用了三種寫法:
        第一,比喻,用一連串比喻反復形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些詩句都是用生活中具體的聲音作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各種不同的音樂節奏和旋律,“大珠小珠落玉盤”一句,用珠玉相擊的聲音摹擬琵琶這種彈撥樂器的音響效果,真是再恰切不過了。人們常以珠圓玉潤形容歌聲的婉轉,“大珠小珠落玉盤”中的珠玉,也給人以圓潤之感,使人聯想到樂曲的和諧。
        第二,寫彈者與聽者的感情交流。如“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說盡心中無限事”,“別有幽愁暗恨生”,“滿座重聞皆掩泣”,等等,都讓人感到那琵琶聲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聽者的共鳴。像這樣聲情結合,以情繪聲,比單純客觀地描寫聲音,效果顯然要好得多。
        第三,不但寫有聲而且寫無聲。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都是以無聲襯托有聲,用樂曲休止時的余韻來強調樂曲的效果。如同篆刻藝術的“計白以當黑”或戲曲藝術對舞臺空間的運用,這種虛中見實的表現方法,是中國古代藝術的傳統特點。




        相關閱讀

        《竹枝詞四首其一》“瞿塘峽口水煙低,白帝城頭月
        白居易《觀刈麥時為盩厔縣尉》“田家少閑月,五月
        白居易《輕肥》“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鑒賞
        “不飲一杯聽一曲,將何安慰老心情?”的意思及全
        “桂折一枝先許我,楊穿三葉盡驚人”的意思及全詩
        白居易《題岳陽樓》“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