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白居易《招王質夫》閱讀答案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8-01-20 15:00
        招王質夫①
        白居易
        濯足②云水客③,折腰④簪笏身。
        喧閑跡相背,十里別經旬。
        忽因乘逸興⑤,莫惜訪囂塵。
        窗前故栽竹,與君為主人。

        注:①本詩約寫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縣尉,王質夫隱居于城南仙游寺薔薇澗。
        ②濯足:暗用《孺子歌》“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③云水客:云游四方的人。
        ④折腰:出自《宋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⑤出自《世說新語》中王子猷訪戴逵“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第三句中“喧閑”二字承接首兩句,直接點明兩人的生活狀態,“濯足”者居“閑”,“折腰”者處“喧”。
        B.第四句寫二人相距不過十里,卻好像已分別很長時間,略有嗔怪友人久不見訪之意。
        C.第五句實寫友人乘興而行來看望自己,詩人內心十分喜悅??梢?,兩人情誼深厚。
        D.最后兩句寫詩人不以主人自居,希望自己在窗前栽種的竹子能夠吸引朋友的到來。
        E.本詩洋溢著對朋友殷勤相邀之情,情感表達間接含蓄,語言靈動飄逸、簡潔雋永。
        15.請分析“濯足云水客,折腰簪笏身”這兩句詩運用的表現手法。(6分)

        參考答案
        14.(5分)答C給3分,答E給2分。(C項“實寫”錯誤,第五句詩人借用典故表達出希望朋友乘興來看望自己,并非實寫。E項錯在“語言靈動飄逸”。)
        15.(6分)①運用了典故手法。“濯足云水客”,指王質夫,運用“濯足”的典故,表明友人是潔身自好的隱士;“折腰簪笏身”,指詩人自己,用“折腰”的典故,自謂為卑小的官職所累。(2分)②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朋友隱居生活的悠閑與自己為卑微的官職所累形成鮮明的對比,表達出了詩人對友人生活的羨慕和神往之情。(4分)(意思對即可;若答借代,可酌情給分)


        文章標簽: 寫景   竹子  




        相關閱讀

        “階臨池面勝看鏡,戶映花叢當下簾”白居易《三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學案導學設計
        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白居易《魏王堤》“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
        “無情水任方圓器,不系舟隨去住風?!钡囊馑技叭?/a>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