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野塘水邊琦岸①側,森森兩叢十五莖。 嬋娟不失筠②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 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 西叢七莖勁而健,?、巯蛱祗盟虑笆弦?。 東叢八莖疏且寒,憶曾湘妃廟里雨中看。 幽姿遠思少人別④,與君相顧空長嘆。 蕭郎⑤蕭郎老可惜,手顫眼昏頭雪色。 自言便是絕筆時,從今此竹尤難得。 [注]①墻岸:曲折的水岸。②筠:竹子的青皮。③?。河浀?。④別:鑒別。⑤蕭郎:畫家蕭悅。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詩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環境,營造遠離世俗的氛圍。 B.詩的第三句中,“嬋娟”“粉態”繪形繪色繪神,寫出了叢竹的美妙。 C.詩中,詩人感到竹畫藝術水平很高,自己難以欣賞,只好對畫家失笑。 D.詩人對年老的蕭郎深表同情,而“絕筆"在無形中抬高了這畫的價值。 16.這詩是為蕭郎的竹畫而寫的,為什么說“不似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6分) 參考答案 15.C[解析]本題考查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語言和評價古詩觀點態度的能力。“詩人感到竹兩藝術水平很高,自己難以欣賞,只好對畫家失笑”不正確,應是詩人感嘆如此絕妙的繪兩,竟然少有人賞識,詩人與畫家只有相顧失笑,噓唏感慨。 16.不似畫,是因為能聽到竹葉婆娑的聲音,那叢七莖竹是詩人曾見到的天竺寺前石上勁健生長的竹子形象,那叢八莖竹是詩人在湘妃廟里雨中看到的疏朗而森寒的竹子形象。(2分)詩人通過幻覺和想象把畫中的竹寫活了,不僅寫出了其形態,更刻畫出其神態,(2分)從而高度贊美了蕭郎不凡的繪竹藝術水平。(2分)[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評價古詩的思想內容的能力。“低耳靜聽疑有聲”是幻覺描寫,后四句是想象(或聯想),并分析其對表現竹兩和贊美簫郎繪畫藝術水平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