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 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 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 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 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詩文解釋】 京城暮春時節,來來往往的車馬喧鬧不已。人們都說這是牡丹開花的時節,呼朋引伴地上街買花去?;o貴賤,也無定價,視花枝的多少給予價錢。一百朵鮮艷的紅花價值二十五匹錦綢。上面張設帷幕遮蔽,周圍編起籬笆保護。給花枝灑上水,給株松封上泥,移植后花色依然很好。家家以弄花為習俗,人人執迷不悟。有一位老農偶然來到買花的地方??粗@一切,不禁低頭嘆息,可是他的嘆息無人理解。原來,一叢顏色濃艷的花,其價值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所出的賦稅額。 ![]() 【詞語解釋】 戔戔:形容眾多。 ①帝城指唐代的京都長安。春欲幕:將近春末時節。春季最末的一個節令“谷雨”;“谷雨”前后約半個月時間是牡丹的花期。即陰歷三月十五。 ②喧喧句:車馬過往喧嚷不斷。 ③無常價:沒有一定的價錢。 ④酬直:所付的價錢。直:即“值”。全句意為:花株的價錢高低,要看花色品種的數目。即常見者價錢賤,罕見者價錢貴。 ⑤灼灼:形容花的艷盛。灼,原意為火燒,引申為紅義。 ⑥戔戔:出于《易經.賁》:“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句。歷來解釋不一,孔穎達疏:“戔戔,眾多也。”朱熹釋:“戔戔,淺小之意。”這里從“淺小”說,可引申為“少數”。 ⑦幄幕:帳篷。庇:保護。 ⑧巴籬:即笆籬,籬笆。 ⑨移來句:從賣花處移來,花色鮮艷不變。 ⑩田舍翁:農夫。 ⑾諭:理解。 ⑿十戶中人賦:即十戶中等人家一年所繳納的賦稅。 ![]() 【詩文賞析】 在農村青黃不接、農事繁忙之時,長安城中卻「喧喧車馬度」,皇親貴族們正在忙于買花,這些狂熱的買花者一擲千金、揮金如土。與此同時,卻有一位來自啼饑號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低頭長嘆。 詩人用強烈的、鮮明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閑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沟谋举|。 全詩分兩大段。“人人迷不悟”以上十四句,寫京城貴游買花;以下六句,寫田舍翁看買花。 一開頭用“帝城”點地點,用“春欲暮”點時間。“春欲暮”之時,農村中青黃不接,農事又加倍繁忙,而皇帝及其臣僚所在的長安城中,卻“喧喧車馬度”,忙于“買花”。“喧喧”,屬于聽覺:“車馬度”,屬于視覺。以“喧喧”狀“車馬度”,其男顛女狂、笑語歡呼的情景與車馬雜沓、填街咽巷的畫面同時展現,真可謂聲態并作。下面的“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是對“喧喧”的補充描寫。借車中馬上人同聲相告的“喧喧”之聲點題,用筆相當靈妙。 這四句寫“買花去”的場面,為下面寫以高價買花與精心移花作好了鋪墊。接著便是這些驅車走馬的富貴閑人為買花、移花而揮金如土。“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一株開了百朵花的紅牡丹,價值竟相當于二十五匹帛,其昂貴何等驚人!那么“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其珍惜無異珠寶,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只作客觀描繪,直到“人人迷不悟”,才表露了作者的傾向性;然而那“迷不悟”的確切含義是什么,仍有待于進一步點明。白居易的有些諷諭詩,往往在結尾抽象地講道理、發議論。這首詩卻避免了這種情況。當他目睹這些狂熱的買花者揮金如土,發出“人人迷不悟”的感慨之時,忽然發現了一位從啼饑號寒的農村“偶來買花處”的“田舍翁”,看見他在“低頭”,聽見他在“長嘆”。這種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本質。詩人不失時機地攝下了“低頭獨長嘆”的特寫鏡頭,并從“低頭”的表情與“長嘆”的聲音中挖掘出全部潛臺詞:僅僅買一叢“灼灼百朵紅”的深色花,就要揮霍掉十戶中等人家的稅糧!這一警句使讀者恍然大“悟”:那位看買花的“田舍翁”,倒是買花錢的實際負擔者!推而廣之,這些“高貴”的買花者,衣食住行,不都來源于從勞動人民身上榨取的“賦稅”!詩人借助“田舍翁”的一聲“長嘆”,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敢用自己的詩歌創作譜寫人民的心聲,這是十分可貴的。 通過描寫驅車走馬的富貴閑人為買花而揮金如土,不失時機地推出老農低頭長嘆的特寫鏡頭,以極其鮮明強烈的對比,揭示了當時社會“富貴閑人一束花,十戶田家一年糧”的貧富差距,尖銳地反映了剝削與被剝削的矛盾,揭露深刻,諷刺辛辣,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牡丹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國花"的地位,以其國色天香贏得唐代人的喜愛。據不完全統計,僅《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詠牡丹的詩歌。但是唐代詩人們并沒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們透過牡丹繁盛的表面現象,敏銳地發現其背后隱藏著的社會問題,通過詩歌表達了他們對勞動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這是唐人吟詠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買花》詩可作為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