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長安城灑照著一片月光,千家萬戶傳來搗衣的砧聲。 [出自] 李白《子夜吳歌》 《子夜吳歌》 秋歌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注釋】 ?、僮右箙歉瑁毫瘶犯小蹲右垢琛?,因為主要在吳地流行,所以也稱《子夜吳歌》,多是描寫男女戀情的。作六句是詩人的創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②搗衣:將洗的衣服放在石砧上捶打去堿質。 ③玉關:玉門關。 ④虜:對敵人的蔑稱。 (5) 良人:古代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6)一片月:一片皎潔的月光。 (7)吹不盡:吹不掉之意。 【譯文】 秋月皎潔長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戶戶傳來搗衣的聲音。 砧聲任憑秋風吹也吹不盡,聲聲總是牽系玉關的親人。 什么時候才能把敵人平定,丈夫就可以結束漫長征途?!?br /> 翻譯: 長安的秋夜,月光明亮,家家戶戶都傳來婦女搗衣的聲音.秋風瑟瑟,吹不盡女人思念自己丈夫的情誼。什么時候鎮守邊關的丈夫才能平定胡虜,停止遠征呢? 【賞析】 全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著真摯情意;雖沒有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都沒有脫離邊塞詩的風韻。 月色如銀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靜,但搗衣聲中卻蘊含著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也寄托著對邊關思念的深情。讀來讓人怦然心動。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聲。 題一作《子夜四時歌》,共四首,寫春夏秋冬四時。這里所選是第三、四首。六朝樂府《清商曲·吳聲歌曲》即有《子夜四時歌》,為作者所承,因屬吳聲曲,故又稱《子夜吳歌》。此體向作四句,內容多寫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詩人的創造,而用以寫思念征夫的情緒更具有時代之新意。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六朝的民歌學習,從中獲得豐富的養料,充實和發展自己的創作,這首《子夜吳歌》就是詩人向民歌學習而又有所創造的例證。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遣的愁思。 “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 “秋風”兩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 “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方,是那樣執著,一往情深。 最后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愿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 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真切感人。全詩寫征夫之妻秋夜懷思遠征邊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結束戰爭,丈夫免于離家去遠征。雖未直寫愛情,卻字字滲透真摯情意;雖無高談時局,卻又不離時局。情調用意,皆不脫邊塞詩的風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