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 夾水蒼山路向東, 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 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 扁舟不系與心同。 句解: ①寒樹:秋日的樹木帶有寒意。 ②依微:依稀可見。 ③明滅:忽明忽暗。 ④亂流:橫流為亂,絕流為亂。這里的亂流似指支流的河口,二水交流為亂流,或指黃河旋渦中的回流。 唐德宗建中四年,詩人以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夏末離長安,經洛陽,舟行洛水到鞏縣入黃河東下。原詩是一首七言律詩,是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情之作,時已秋季。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這兩句描寫的是縱目四望黃河的景色——天邊隱約可見稀疏的樹葉在寒氣中墜落;夕陽映照在洶涌的河水中,忽明忽暗地閃爍不定。遠天、寒樹、夕陽、亂流,經詩人似不經意地描繪,即賦予景物以生動感人的藝術生機,展現出一幅韻遠有神美如畫卷的河洛風景圖。 ①幾歲:有好幾年,回憶過去的事。 ②伊岸:伊水(伊河)的岸邊。伊水源出河南省盧氏縣熊耳山,東北流經嵩縣、伊陽、洛陽、偃師,北流入洛水,亦稱“伊川”。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這兩句是說,黃河上的景象,使詩人想起了幾年前在伊水邊看到的那個孤零零的村落,經安史之亂,已殘破不堪;往事不堪回首,眼前,雨霽天晴,北風勁吹,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飛去,已經是秋天了。這兩句在言情,詩人清楚地知道當時朝政日下,內外交困,藩鎮割據,民不聊生。此番赴任,實難有所作為,遙望前景,蕭瑟渺茫。昔日的伊水孤村,顯示出百姓經歷了深重的災難。朔風晴空一雁,恰似詩人東下,知時奮飛,卻濟世無望,使他無奈而憂傷。這兩句看似平淡,卻有情思,有寄托,景中情,畫外意,寫情傳神,含蘊頗豐。 注釋 ①鞏:今河南鞏縣。洛:洛水。據《元和郡縣圖志》卷五河南府鞏縣:“黃河,西自偃師縣界流入。洛水,東經洛口,即升谷,北對瑯鄂渚入河,謂之洛口。”這里的鞏洛,即是指鞏縣洛河注入黃河處。 ②豁:大洞,此指兩山交界處的深谷。大河:指黃河。 ③依微:依稀,因距離遙遠而模糊不清的樣子。 ④亂流:指眾多的河流。 ⑤伊岸:伊水畔?!端涀?middot;伊水》:“伊水出南陽縣西蔓渠山,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于洛。” ⑥此句系化鮑照詩《日落望江寄荀丞》:“惟見獨飛鳥,千里一揚音。推其感物情,則知游子心。” ⑦洛橋:洛陽洛河上之天津橋。游宦侶:在外地作官的朋友。 ⑧扁舟:小船?!肚f子·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虛而遨游者也。” 參考譯文 兩岸青山夾著洛水,船順水向東航行,東南方向的山谷開闊,洛水與黃河相通。稀疏的樹木遠在天邊隱約可見,夕陽映照在洶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想起了幾年前出現在伊河邊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霽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風中向南方飛去。我要告訴在洛橋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隨波逐流。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從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他在夏末離開長安赴任,經洛陽,舟行洛水到鞏縣入黃河東下。這詩便是由洛水入黃河之際的即景抒懷之作,寄給他從前任洛陽縣丞時的僚友。 詩人順洛水向東北航行,兩岸青山不絕,漸漸地,東南方向的高山深谷多了起來,而船卻已在不知不覺中駛入黃河了。于是詩人縱目四望黃河景物。這是秋天的傍晚,滾滾黃河與天相連,天邊隱約可見稀疏的樹木在寒氣中枯落。夕陽映照在洶涌的河水中,忽亮忽暗地閃爍不定。那種清廓的景象,使他想起了幾年前在伊水邊看到的那個孤零零的村落,自經安史之亂,殘破蕭條已甚。往事不堪回首,而眼前雨霽晴展,北風勁吹,只見空中有一只孤雁向南飛去。此刻,詩人的心情如何?他告訴洛陽的僚友們說,他的心情就象《莊子·列御寇》中說的那樣:“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游者也。”他覺得自己既非能干的巧者,也不是聰明的智者,而是一個無所求的無能者,無所作為,無可憂慮,就象這大河上的船,隨波逐流,聽任自然,奉命到滁州做官而已。顯然,這是感傷語,苦澀情。他的僚友們會理解他的無奈的憂傷,不言的衷曲。 唐德宗從建中元年即位以來,朝政每況愈下,內外交困,國庫空虛,賦稅濫征,軍閥割據,民不聊生。韋應物了解這一切,為之深深憂慮,然而無能為力。此次雖獲一州之任,亦是榮升之遇,有可作為之機,但他懂得前途充滿矛盾和困難。因此只能徒具巧者之才,空懷智者之憂,而自認無能,無奈而無求。也許他的洛陽僚友曾給他以期望和鼓勵,增添了他的激動和不安,所以他在離別洛陽之后,心情一直不平靜,而這黃河秋天傍晚的景象更引起他深深的感觸,使他無限傷慨地寫下這首詩寄給朋友們。 這詩寫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興會標舉,傳神寫意。洛水途中,詩人仿佛在賞景,實則心不在焉,沉于思慮。黃河的開闊景象,似乎驚覺了詩人,使他豁然開通,眺望起來。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卻使他更為無奈而憂傷。遙望前景,蕭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顯示出人民經歷過多么深重的災難;朔風一雁,恰似詩人只身東下赴任,知時而奮飛,濟世于無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們的鼓勵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覺得自己終究是個無所求的無能者,濟世之情,奮斗之志,都難以實現。這就是本詩的景中情,畫外意。 ?。咂湫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