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 勢從千里奔,直入江中斷。 嵐橫秋塞雄,地束驚流滿。 注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黃石市長江邊。 ①嵐:山上草木散發出的水蒸氣。 ②地束驚流:指西塞山約束(阻攔)著洶涌的急流。 ③滿:漫。 全詩意思:西塞山的山勢似從千里外奔來,直入大江中就截然而止了;秋天,山被一片霧氣籠罩,山勢愈加顯得雄偉。由于山形的阻攔,奔騰洶涌的江水,漫上山腳,山水相激,十分壯觀。把山雄水急、山水相激的氣勢寫得形象、逼真,“驚”字用得巧妙,把急急的流水形容得神韻十足。 名句 嵐橫秋塞雄,地束驚流滿。 西塞山地處武昌與大冶之間?!端涀?middot;江水·注》:“江之右岸有黃石山,水徑其北,即黃石磯也。……山連延江側,東山偏高,謂之西塞。”為古之吳塞。韋應物這兩句詩,可謂極盡西塞山地理之妙。 他不說山橫,而偏要說“嵐橫”。若說“山橫秋塞”,想那秋天的山,光禿禿的,有什么氣勢?而“嵐橫秋塞”就不同了。嵐是山林所蘊發的一種霧氣,那蓊潤的霧氣,不僅見山,更顯出山上林木之茂密,這就構成了一種蒸騰之氣勢。不是春之嫩綠,夏之蔭濃,而是秋的深黃烏紅之老辣。以老辣之氣勢,而復彌之以蒸騰之寒霧,著一“橫”字,就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肅殺之氣勢!以此形容關塞,這個“雄”字就非常形象,就像是聳立在我們眼前了。 南朝·齊的謝宣城也有一篇《臨楚江賦》,其中也有:“滔滔積水,裊裊霜嵐”之句,雖寫出了霜嵐之裊裊,而那“滔滔積水”卻遠不及韋蘇州這里的“驚流”之可駭!以“驚”來形容奔騰之江水,深得長江上游奔流之疾若倉皇逃竄之勢。這比“滔滔”生動而有氣勢得多。江水至此緩了下來,所以他著一“滿”字,有岳鎮淵之勢,恰似西塞山將它束住了似的,而能將驚流束之使滿,滿者“漫”也,水而至于瀚漫,自然也就慢下來了。所以這個“滿”字,看似靜止的,實際上寫出了動感;而特別著力于“束”字,使驚流而慢了下來的,則這一束之力還用說么?人以“蕭散沖淡”評韋應物,然唯于蕭散沖淡中而時見恢宏之氣象,這才是寓濃于淡之至味。還是司空圖懂得詩味,他說:“韋蘇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豈妨于遒舉哉。”(萬文 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