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五言律詩 騎馬踏煙莎⑴,青春奈怨何。 蝶翎朝粉盡⑵,鴉背夕陽多。 柳艷欺芳帶⑶,山愁縈翠蛾⑷。 別情無處說,方寸是星河⑸。 七言律詩 雨漲西塘金堤斜⑹,碧草芊芊晴吐芽⑺。 野岸明媚山芍藥⑻,水田叫噪官蝦?、?。 鏡中有浪動菱蔓⑽,陌上無風飄柳花⑾。 何事輕橈句溪客⑿,綠萍方好不歸家⒀? 注釋 ⑴莎(suō):莎草。煙莎即如煙的莎草。古漢語中“莎”字只在“莎雞(昆蟲名,俗名紡織娘)”一詞中讀“沙”音。 ⑵翎:即翅。朝粉盡:傍晚時候,早晨蝶翅上的蝶粉已漸漸褪去。朝:一本作“胡”。 ⑶芳帶:對佳人腰帶的美稱,此處喻指佳人。以人情世故而言,不宜在情緒不佳之人面前表現得過于春風得意,這不僅會刺激到對方,使其原本不佳的情緒更加不堪,同時也容易激起對方的憤恨。此處柳之艷便有一種春風得意的意味,面對情緒不佳的佳人,柳卻依然如此,這正是故意“欺”人的行徑?;蛟S佳人會因此而愁更愁。 ⑷“山愁”句:謂起伏的山勢猶如佳人的愁眉。 ⑸方寸:即心。此句謂兩心相隔,猶如星河般遙遠。 ⑹雨漲西塘:一本作“日西塘水”。金堤:對堤的美稱。斜:念xiá。 ⑺芊芊:茂盛貌。碧:一本作“百”。晴:一本作“青”,一本作“暗”。 ⑻明媚:一本作“明滅”。 ⑼官蝦(há)?。╩á):對蛤蟆的戲謔之稱。據《晉書》記載,晉惠帝天性愚蒙,一次聽聞蛤蟆叫,便問侍從之人:“它們是為官叫,還是為私叫?”侍從回答:“在官地則為官,在似地則為私。” ⑽鏡:指平靜如鏡面的塘水。一本作“湖”。菱:一本作“芰”。 ⑾飄:一本作“吹”。 ⑿橈(ráo):船槳,借指船。輕橈,即輕舟,一本作“扁舟”。句(gōu)溪客:飛卿自指。句:一本作“向”。 ⒀方:一本作“雖”。 賞析 《春日野行》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創作的兩首詩,一首為五律,一首為七律。第一首五律寫一位佳人在黃昏縱馬散步時的所見所感,前三聯鋪墊渲染,最后一聯點出佳人的愁因,流露了惆悵低沉的情緒。第二首七律前三聯描繪西塘的美麗景色,最后一聯引出作者的歸家之思,抒發了作者的羈旅之情。 五言律詩 此詩寫佳人于黃昏時縱馬散步時的所見所感,處處流露著低沉的情緒,無論時、景、物皆然,惟獨無情之柳不解人心,偏偏獨展妖艷??梢韵胍?,佳人見柳如此,一定愁緒更濃了。飛卿于前六句的鋪墊渲染,只為在讀者心中醞釀起惆悵之緒。因此,在最后一句點出佳人的愁因時,便能給人留下意味深長的感覺。 七言律詩 此詩前六句所描繪的西塘是否臨近句溪,難以明辨。劉學鍇先生揣測二地相鄰,然而卻并無自信。若以二地相鄰為前提,則此詩寫飛卿客游他鄉西塘時,眼前風光牽動了其歸家之思。然而細味末句“綠萍方好不歸家”,似指家鄉的綠萍正好,而非眼前所見之景物。如此則西塘似指家鄉,句溪似指飛卿當下所在地(即“春日野行”之地)。此說若是,則前六句所寫的西塘景物便是飛卿想象而來的,因家鄉如此美好,才引出他的歸家之思。當然,無論西塘與句溪關系如何,都不會影響讀者對前六句所描繪的旖旎風光的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