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卻逐嚴光向若耶,釣輪菱棹寄年華。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 不見水云應有夢,偶隨鷗鷺便成家。 白蘋風起樓船暮,江燕雙雙五兩斜。 注釋 ⑴嚴光:即嚴子陵,著名隱士,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同學,曾隱居于浙江富春山垂釣。若耶: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此溪有浣紗石,西施曾于此浣紗。此句謂漁父追隨嚴光,隱居與若耶溪。 ⑵菱棹(zhào):采菱的小船。菱:一本作“茭”。[1] ⑶三秋:古代四季中每季都分為孟、仲、季。如秋季,第一月叫孟秋、第二月叫仲秋,第三月叫季秋。此處泛指秋天。梅雨:原指初夏產生在江淮流域持續較長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秋季無梅雨,此處應指如梅雨的秋雨。 ⑷葦花:即蘆花,生于水邊。 ⑸鷗鷺:一本作“煙鳥”。鷺:一本作“鳥。 ⑹白蘋:水中浮草,夏秋間開小白花。 ⑺五兩:劉學鍇認為這是古代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系于高竿頂上,藉以觀測風向、風力。一作“正雨”。 ①三秋:此指農歷九月,即秋季的第三個月。 ②梅雨:指連陰雨。 ③楓葉:經霜變紅。喻嚴寒即將到來。 ④蓬舟:簡陋的小舟。 ⑤葦花:蘆葦花。 名句 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 這兩句是說,時已深秋,連陰雨下個不停,更為發愁的是,紅葉經霜,天氣漸寒,冬日的生計該怎么維持?昨夜船停江邊的蘆葦叢中,孤單、寂寥,更顯得景象凄涼。兩句詩圍繞一個“愁”字展開,景象本已凄涼,而又夜宿蘆花蕩中,更增添了愁苦慘淡的氣氛。 ![]() 賞析 《西江上送漁父》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詩作。此詩描寫漁父從容閑適的生活,寄托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蘊含著道家自然而然的哲學思想。 此詩首二句提綱挈領,點明漁父如嚴光般隱居若耶溪的生活。三至六句寫漂泊水上,隨遇而安,如鷗鷺般匿與蘆葦叢中安睡,如此才是真的容與自然之中。末二句評家們有爭議,有的認為只是寫水上所見而已,并無深意。有的則認為寫樓船日暮仍勞勞不休,還要測風遠去,借此反襯漁父從容閑適的生活。從前六句中尚難看出飛卿是否有意諷刺世上勞勞不休之人,因此兩說均言之成理,可并存。此詩重點在于隨遇而安上,飛卿用了四句的篇幅寫漁父“偶隨鷗鷺便成家”,其中的“偶”字猶能傳遞出一種無目的性的生活,正與道家自然而然的哲學思想契合,此應為此詩主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