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溫庭筠《贈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全詩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3-06-09 23:24
        溫庭筠-贈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翻譯:
        江湖漂泊,與君相逢嘆晚,卻苦離恨太多,
        (江海相逢客恨多,)
        黃葉飄飄,洞庭風起,心海涌波。
        (秋風葉下洞庭波。)
        知音酒不醉,夜別淮陰,祝君成功如韓信,
        (酒酣夜別淮陰市,)
        月照高樓,心緒慷慨,共唱一曲人生《大風歌》。
        (月照高樓一曲歌。)

        【鑒賞】

          作品大意寫浪跡江湖的詩人,在秋風蕭瑟的時節與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會,隨即就分手了。詩人選擇相遇又相別的瞬間場面來表現“客恨”,自然地流露出無限的離愁別情,給人以頗深的藝術感染。

          如果認為詩中的“客恨”,只是一般的離愁別恨,那還未免皮相。清代徐增認為溫庭筠此詩是寫其“不遇”和“俠氣高歌”(《而庵說唐詩》卷六)。這首小詩確是借客游抒寫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鄉,忽遇友人,應當使人高興,但由于彼此同有淪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感到頗多苦恨。尤其在這金風起浪、落葉蕭蕭的秋天,更容易觸動游子的愁腸了。“秋風葉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辭》“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句,描寫南方蕭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實指。和下文的“夜別淮陰市”一樣,都是借意。

          詩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還比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表露得多了。“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淮陰市”,固然點出話別地點,但主要用意還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胸中的塊壘。這里顯然是借用淮陰侯韓信的故事。韓信年少未得志時,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貽笑于淮陰一市。而后來卻征戰沙場,成為西漢百萬軍中的統帥。溫庭筠也是才華出眾,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終不為世用,只落得身世飄零,頗似少年韓信。故“酒酣夜別淮陰市”句,正寓有以韓信的襟抱對待自己,向昨天的恥辱告別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樓對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壯志共勉,正表達了一種豪放不羈的情懷。

        這首詩善于用典寄托懷抱,且不著痕跡,自然地與寫景敘事融為一體,因景見情,含蓄雋永。暗用韓信故事來自述懷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樓一曲歌”的壯志豪情 。“月照高樓 ”明寫分別地點,是景語,也是情語。四個字點染了高歌而別的背景,展現著一種壯麗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纏綿,也有別于“曉風殘月”的悲涼,而是與慷慨高歌的情調相吻合,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豪氣。這正是詩人壯志情懷的寫照。詩貴有真情。溫庭筠多纖麗藻飾之作,而本篇卻以峻爽的面目獨標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標簽: 明月     秋風   洞庭湖  




        相關閱讀

        溫庭筠《河傳》“湖上。閑望。雨蕭蕭”全詞翻譯賞
        “燈影秋江寺,篷聲夜雨船?!钡囊馑技叭婅b賞
        溫庭筠《經故翰林袁學士居》“劍逐驚波玉委塵,謝
        溫庭筠《惜春詞》“蜂爭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楊惜金
        溫庭筠《曉仙曲》“銀河欲轉星靨靨,碧浪疊山埋早
        “王孫莫學多情客,自古多情損少年?!睖赝ン蕖逗?/a>

        有幫助
        (6)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