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再思 水深水淺東西澗,云去云來遠近山。秋風征棹釣魚灘,煙樹晚,茅舍兩三間。 【中呂】醉高歌·感懷 姚 燧 十年燕月歌聲,幾點吳霜鬢影。西風吹起鱸魚興,已在桑榆暮景。 注:①姚燧:(1238-1313),字端甫,號牧庵,河南洛陽人。歷經多年的仕宦生活,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此曲為其晚年所作。 1. 請簡要分析第一首曲中的“晚”和第二首曲中的“暮景”,談談你的理解。(5分) 2.兩首曲子表達的相同情懷是什么?分別是如何表達的?請結合作品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第一首曲中的“晚”指天色已晚。作者看到傍晚的樹和茅舍,不禁生發孤獨、寂寞、思鄉的情懷。(2分)②第二首曲中的“暮景”有兩層意思,一是傍晚時分;一是作者到了晚年,正是功成身退的時候。抒發作者厭官思歸情懷。 (3分) 2.都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①第一首,作者通過題目表明自己的游子身份,全文移情于景,通過描寫水的流蹤不定、深淺各異以及山的高低錯落、云起云飛等描摹游子漂泊、流浪的狀態,以此表達游子思鄉懷人的情懷。(2分)②第二首使用張季鷹見秋風而想到家鄉的莼菜、鱸魚的典故來表現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 【賞析】 《【中呂】陽春曲 皇亭晚泊》: 東澗、西澗的水有深有淺,遠山、近山的云有來有去;在蕭瑟的秋風中,我借助遠行的船只在釣魚灘頭眺望。只看見傍晚時分,樹上青煙繚繞,遠處還有茅舍兩三間。這首曲子移情入景,抒發天涯漂泊的旅愁鄉思。開頭兩句,寫遠望景色,突出水的流蹤不定、深淺各異以及山的高低錯落、云彩的飄忽不定等,以此表現游子居無定所、無所依歸的情態。雖然曲子沒有提及游子漂泊,但題目“皇亭晚泊”已經暗示作者的身份。第三句點明節令和作者行止,也為開頭作者鑒山賞水找到依托。在此蕭索的深秋黃昏,作者遠望山水、浮云,其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最后兩句使用白描手法,寫作者的思鄉之情。 《【中呂】醉高歌感懷》: 京城十年在賞月聽歌中度過,來到吳地已經是兩鬢染霜。西風吹起鱸魚興致,轉眼間人已經到了晚年。這首曲子寫作者經歷多年的仕宦生活,輾轉北方、南方,如今上了年紀,有些厭倦,西風吹起,頗有思鄉之感。“西風吹起鱸魚興”,用的是晉代張季鷹的故事。張季鷹是吳郡人,曾在洛陽做官,一日見秋風吹起,就想到家鄉的莼菜和鱸魚,便棄官回鄉,并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曲子使用這個典故,抒發作者厭官思歸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