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天長,秋水蒼。 山腰落日,雁背斜陽。 壁月詞①,朱唇唱。 猶記當年蘭舟上,灑灑風淚濕羅裳。 釵分鳳凰,杯斟鸚鵡②,人拆鴛鴦。 注釋 ①璧月詞:艷歌。南朝陳后主曾為張貴妃、孔貴嬪作歌,有“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之句。 ②鸚鵡:指用鸚鵡螺(一種海螺)螺殼制作的酒杯。 譯文 黃昏的天空多么迥廣,一片秋水閃著深色的波光。 落日沉下了半山,余暉在大雁的背上燦燦發亮。 美人唱起了艷情的歌曲,使我回憶起在當年的畫船上,同心愛的女子離別,淚水在秋風中灑滿了衣裳。 我同她各分一半金釵作為紀念,在鸚鵡螺杯中,斟滿餞行的酒漿。 就這樣情人活活拆散,天各一方。 賞析: 元人散曲寫景,常使人想起白描山水的版畫。古人的這種版畫不外兩種風格,一種是大肆鋪排,羅列群物,以“象”爭雄;一種是用筆寥寥,明潔洗練,以“神”取勝。該篇的寫景顯然屬于后者。首四句兩兩對仗,僅點列天、水、山、日諸物,卻將秋江黃昏的風神鮮明地呈示在讀者面前。尤其是“山腰落日,雁背斜陽”對于晚日的加寫,情景如繪,大有“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周邦彥《玉樓春》)的韻味。江天寥廓,落日銜山,為人物開展思想活動,預設了富于抒情性的外部環境。 “璧月詞,朱唇唱”,是由“秋江”向“憶別”的過渡。這里既添出了江上的佳人,她唱的又是有關男女之情的艷歌,自然激起了作者對分別的女友的懷念和憶想。“猶記當年蘭舟上,灑西風淚濕羅裳”就是首先躍上腦海、磨滅不去的鏡頭。這兩句雖是昔日實情的記錄,卻同時也是在巧妙地化用李清照《一剪梅》的名句:“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同樣是在蕭颯的秋天分手“獨上蘭舟”,而曲中的女友卻抑制不住感情而“淚濕羅裳”,哀怨的情狀就更為感人了。作者隨即用了一組鼎足對細繪了分別的情形:“釵分鳳凰,杯斟鸚鵡,人拆鴛鴦。”兩人先是將鳳釵一分為二各執一半為紀念,又斟滿鸚鵡螺杯互相餞行話別,最后是無奈地接受了恩愛情侶天各一方的冷酷現實。“鳳凰”、“鸚鵡”、“鴛鴦”俱是鳥名,在曲中卻各自被賦予不同的含義,這是元散曲在對仗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語詞鍛煉而不露形跡,相反,通過這些華美錯綜的辭采,更使人感受到作者悵惘的失落感??梢哉f,“秋江憶別”的傷意,不在于“淚濕羅裳”的直敘,而恰恰是從結尾的這種空靈騷雅中體現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