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閑得實在無聊極了。四周的房呀、墻呀、樹的,本來就不新奇,現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的月亮還沒有出來,也不見星星,昏亮亮的一個大大的天空。我們傷心了,垂下了腦袋,不知道這夜該如何過去,癡呆呆守著瞌睡蟲爬上眼皮。 ③“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聲。 ④我們都抬起頭來,原本是無聊得沒事可做,隨便看看罷了。但是,就在我們頭頂,出現了一顆星星,小小的,卻極亮極亮,分明看得出是有無數個光角兒的。我們就好奇起來,數著那是四個光角兒呢,還是五個光角兒。但就在這個時候,那顆星星的周圍又出現了幾顆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間,幾乎不容察覺,就明亮亮地出現了。呵,兩顆、三顆……不對,十顆、十五顆……奇跡是這般迅速地出現,愈數愈多,再數亦不可數,一時間,漫天滿空,一片閃亮,像陡然打開了百寶箱,燦燦的,灼灼的,目不暇接了呢。夜空再也不是荒涼的了,星星們都在那里熱鬧,有裝熊的,有挑擔的,也有提著燈籠跑的。我們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從沒注意到星星是這么出現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時浮了萬千水泡,還是無數沉睡的孩子,驀地睜開了光彩的眼睛?它們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現就要玩一個調皮的謎兒??!這些鬼精靈兒,從哪兒來的?是一個家庭的兄妹,還是從天涯海角集合起來,要開什么盛會呢? ⑤我們都快活起來了,一起站在樹下,揚著小手。星星們似乎很得意,向我們擠弄著眉眼,鬼鬼地笑。 ⑥過了一會兒,月亮從村東口的那個榆樹丫子里升上來了。它總是從那兒出來,冷不丁地,常要驚飛了樹上的鳥兒。先是玫瑰色的紅,像是喝醉了酒,剛剛睡了起來,蹣跚地走。接著,就黃了臉,才要看那黃中的青紫顏色,它就又白了,極白極白的,夜空就籠上了一層淡淡的乳白色。我們都不知道這月亮怎么啦,卻發現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許多,留下的也淡了許多,原是燦燦的笑,變成了弱弱的光。這竟使我們大吃了一驚。 ⑦“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說。 ⑧“月亮出來了嘛。”我說。 ⑨“月亮出來了,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我們面面相覷,悶悶不得其解。坐了一會兒,似乎就明白了: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屬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紅變黃,由黃變白,一定是生氣星星們的不安分,在嚇唬它們哩! ⑾“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說。 ⑿我們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來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著了的時候,它才讓星星出來,它出來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紛紛揚揚的雪片,五個角的,七個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嗎?或許,就燃起晚霞的大火來燒它們,要不,星星為什么從來就沒有葉,沒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⒀我們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頭走到門前的小溪邊,要去洗洗手臉。 ⒁溪水淺淺地流著,我們探手下去,才要撈起一些來,但是,我們差不多全看見了,就在那水底,有著無數的星星。 ⒂“啊,它們藏在這兒了!”妹妹大聲地說。 ⒃我們趕忙下溪去撈,但無論如何也撈不上來,看那嘩嘩的水流也依然沖不走它們。我們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們就不再聲張,不讓大人們知道,讓它們靜靜地躲在那里好了。 ⒄于是,我們都走回屋里,上床睡了。卻總是睡不穩--那躲藏在水底的星星會被天上的月亮發現嗎?可惜藏在水底的星星太少了,更多的還在天上閃著光亮。雖然它們很小,但天上如果沒有它們,那會是多么寂寞??! ⒅大人們又罵我們不安生睡覺了,罵過一通,就打起了鼾。我們趕忙爬起來,悄悄溜到門外,將臉盆兒、碗盤兒、碟缸兒都拿了出去,盛了水,讓更多更多的星星都藏在里邊吧。 (節選自《青春美文》2011年第4期) 16.文中“我們”的情感經歷了那四個階段的變化?請分別簡述。(4分) 17.文中的“我們”有什么特點?請選取3點結合原文事例分點簡析。(5分) 18.第四段畫線語句“無數沉睡的孩子,驀地睜開了光彩的眼睛”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和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6.(4分)【一、看見星星前,面對昏亮的天空,郁悶傷心;二、數星星,快活得意;三、月亮出來后,看到星星稀少了,郁悶驚疑;四、在溪流中發現星星,喜出望外。(答對1點給1分)】 17.(5分)【1.渴望大人理解和尊重(在大人盲目威壓下感到壓抑苦悶):我們捉迷藏,大人卻來干擾呵斥,毫不講理,我們無可奈何,害怕順從。2.富有好奇心。星星出現引起我們驚呼,我們很想知道有多少星星、星星有多少光角兒、它們有怎樣的來歷。3.充滿快樂。捉迷藏、數星星,都是尋找快樂、表達快樂的方式。4.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稀少的星星、幫星星藏在水里,表現了“我們”的同情心。5.想象力強。覺得星星是一群孩子、覺得星星稀少是因為受了月亮的驚嚇、認為雪片是星星的尸骸、認為晚霞是焚燒星星的大火、認為溪流里的星星是在躲避月亮,這些都是奇特有趣的想象。(有觀點有分析答對1點得2分,有觀點無分析答對1點得1分。本題最多得5分。)】 18.(6分)【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或“用了人格化的表現手法”)(1分),寫出了“我們”眼中星星活潑可愛的特點(1分);表現了“我們”對星星的欣賞、喜愛之情(1分)。與前文“我們”“癡呆呆守著瞌睡蟲爬上眼皮”構成對比(2分),表現“我們”數星星時興奮活躍的情狀(2分)。為后文月亮出來之后星星稀少無光彩的情形張本并構成對比(2分),揭示威權對于鮮活個性生命的壓抑,引起讀者的思考(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比喻和擬人”說成“比喻”或“擬人”亦可;本題最多給6分?!?br /> 二 18.請理清選文思路,將情節的發展與“我們”心理的變化按順序填在下面表格中。(4分)
(1)品味第④段中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2)分析第⑾段在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3分) 20.下列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的我們渴望大人理解和尊重,富有好奇心,充滿童真,心地善良。 B.文章以“星星”為線索,行文的思路是發現星星、看星星、議星星、撈星星、藏星星。 C.文章開頭寫大人和孩子的關系,既暗示了主題,表明大人對孩子們的愛都是虛假的,又引出下文對星星和月亮關系的思考。 D.文章借月亮和星星的關系,表現了我們不滿父母那種隨意約束孩子自由的行為和態度,希望大人能理解孩子,還給孩子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的主題。 21. 請將下列文段與《天上的星星》一文進行比較,分析所描寫的月亮內涵的不同以及奶奶與文中大人形象的不同。(6分) 鏈接: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你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 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月跡》 參考答案: 18. A快活得意(或快活起來或“好奇起來”) B發現月亮出來了,星星就少了 C可憐起星星 (或“同情星星”) D發現星星藏在水里(或“在溪流中發現星星”)(4分,每點1分) 19.(7分)⑴(4分)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或“用了人格化的表現手法”或“運用聯想或想象”)(1分,手法答對任1種即可),寫出了“我們”眼中星星活潑可愛的特點(1分);表現了“我們”對星星的欣賞、喜愛之情(1分),與前文“我們”“癡呆呆守著瞌睡蟲爬上眼皮”構成對比,表現“我們數星星時興奮活躍的情狀,又為后文寫月亮出來之后星星稀少無光彩的情形作鋪墊并構成對比,暗示家長制(或威權)對于鮮活個性生命的壓抑,引起讀者思考(1分)。(意對即可,其中最后一分,學生如能答到下述中的任一點,即給1分:與前文“我們”“癡呆呆守著瞌睡蟲爬上眼皮”構成對比,或為后文寫月亮出來之后星星稀少無光彩的情形作鋪墊,或與后文月亮出來之后星星稀少無光彩的情形構成對比。) ⑵(3分)(結構上)照應了開頭大人和小孩的關系(1分),引出下文對月亮和星星關系的思考的有關敘述,(1分)(內容上)表達了對星星的同情,暗示了妹妹對大人的不滿。(1分)(意對即可)說明: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但標準要統一。 20. (3分)C 21.(6分)內涵:《月跡》中的月亮象征(比喻)美好的事物,本文中的月亮比喻(象征)威嚴的大人。(3分)形象:《月跡》中的奶奶是童心的呵護者和引導者,本文中的大人束縛了孩子的身心自由。(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