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注釋 湖口: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故稱湖口。湖口遙對廬山,能見山頭云霧變幻及瀑布在日光映照下閃耀的色彩。 紅泉:指陽光映照下的瀑布。 迢迢(tiáo tiáo):形容瀑布之長。紫氛:紫色的水氣。 雜樹:瀑布巖壁邊雜亂的樹木。 重云:層云。 虹霓:陽光射入竄的水珠,經過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現象。 聞:聽到。 靈山:指廬山。秀色:壯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氤氳(yīn yūn):形容水氣彌漫流動。 參考譯文 萬丈彩瀑從天而落,四周騰起一片紫霧。瀑布穿過雜樹,破開重重云霧。陽光照來,好似看到一條彩虹。晴朗日子,又像聽到幾多風雨。廬山真是壯美靈秀,煙霧一片,彌漫蒸騰。 ![]() 賞析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是唐代宰相、詩人張九齡創作的一首五律。這是一首描寫廬山瀑布水的遠景的寫景詩,張九齡通過寫山水以抒懷,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寫出了一幅雄奇絢麗的廬山瀑布遠景圖詩作,通過對廬山瀑布的贊美,抒發了胸中的豪情壯志。 這詩描寫的是廬山瀑布水的遠景,而寓比寄興,景中有人,象外有音,節奏舒展,情調悠揚,賞風景而自憐,寫山水以抒懷,又處處顯示著詩人為自己寫照。 詩人欣賞瀑布,突出贊嘆它的氣勢、風姿、神采和境界。首聯寫瀑布從高高的廬山落下,遠望仿佛來自半天之上。“萬丈”指山高,“迢迢”謂天遠,從天而降,氣勢不凡,而“紅泉”、“紫氛”相映,光彩奪目。次聯寫瀑布的風姿:青翠高聳的廬山,雜樹叢生,云氣繚繞。遠望瀑布,或為雜樹遮斷,或被云氣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詩人以其神寫其貌,形容瀑布是奔騰流過雜樹,瀟灑脫出云氣,其風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聯寫瀑布的神采聲威。陽光照耀,遠望瀑布,若彩虹當空,神采高瞻;天氣晴朗,又似聞其響若風雨,聲威遠播。末聯贊嘆瀑布的境界:廬山本屬仙境,原多秀麗景色,而以瀑布最為特出。它與天空連成一氣,真是天地和諧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闊大?!兑?middot;系辭》:“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此用其詞,顯然寄托著詩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負。 總起來看,詩中所寫瀑布水,來自高遠,穿過阻礙,擺脫迷霧,得到光照,更聞其聲,積天地化成之功,不愧為秀中之杰。形象的比喻詩人遭遇和情懷,所以他在攝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選擇什么語言,表現什么特點,實則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懷來取舍的。這也是此詩具有獨特的藝術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詩人自我化身,則比喻與被比者一體,其比興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鑿痕跡。 作為一首山水詩,它的藝術是獨特而成功的。乍一讀,它好像只是在描寫、贊美瀑布景象,有一種欣賞風景、吟詠山水的名士氣度。稍加吟味,則可感覺其中蘊激情,懷壯志,顯出詩人胸襟開闊,風度豪放,豪情滿懷,其藝術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詩言志”,山水即人,這首山水詩是一個成功的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