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②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①開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貶斥賢臣,本詩是作者被貶荊州時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故后世常以“歲寒”借指砥礪節操。 1.下面對這首詩的解說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一、二句寫丹橘區別于一般樹木,能夠經受住嚴冬的摧殘,“猶”字蘊含著作者對丹橘的同情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詰語“豈伊地氣暖”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贊美丹橘具有耐寒的節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來款待嘉賓,可是從中原到江南卻有山水阻隔,嘉賓難以到來。 D.七、八句的意思是詩人從感慨中得出的判斷:命運的好壞,只是因為遭遇的不同;而這又如同周而復始的自然規律一樣,其中的道理實在難以捉摸。 E.最后兩句指出人們只顧栽種桃李而不種丹橘,并以“此木豈無陰”反詰收束全詩,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怨憤之情。 2.杜甫曾稱贊張九齡“詩罷地有余”,意思是說他的詩意給讀者留有馳騁想象和聯想的余地。結合具體詩句,說說這首《感遇》能讓人聯想到哪些內容?(找出三條即可得滿分)(6分) 參考答案 1.A、C A.“作者對丹橘的同情”錯,是贊頌之意;C.這兩句是說丹橘雖好,無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難以把它運出去,進獻給嘉賓。(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5分) 2.①詩人贊頌丹橘經冬猶綠,由此可以聯想到詩人自己雖遭權貴排擠,卻堅貞不屈保持正直高潔的品質與情操。②“自有歲寒心”一句充分顯現了丹橘堅韌的性格,歷霜雪而彌堅的高尚情操。使人聯想到詩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滿自信的神情,表現出威武不屈、挺拔崢嶸的英雄氣概。③詩中寫道丹橘由于路途阻隔無法進獻給嘉賓,不能受到嘉賓的青睞,這不由使讀者聯想到當時朝政的黑暗和詩人遭貶斥的坎坷遭遇,詩人借橘喻人,感嘆自己空懷報國之才而無用武之地,不能得到朝廷的賞識。④最后兩句寫桃李受世人重視,而被人們忽視的丹橘卻也能綠樹成蔭,不禁使人聯想到作者當時的心境,雖因遭受排擠而心情抑郁,但又保持著自己堅貞不屈的高尚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