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姓名】張九齡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宿昔青云志⑵,蹉跎白發年⑶。 誰知明鏡里⑷,形影自相憐⑸。 【注釋】 ⑴照鏡見白發:照鏡子時看到自己白頭發多了,人老了。含義是自照,反思,回憶的意思。 ⑵宿昔:宿是懷有,昔是以前(是指任宰相期間)。青云志:凌云壯志,志向遠大。 ⑶蹉跎:蹉跎歲月,這是指作者被罷免宰相貶出京城做了荊州長史這個閑官之后無事可做,時光流逝而無所作為,虛度年華。白發年:白頭發的年紀,形容自己老了。 ⑷誰知:誰知道。這是自言自語。明鏡里:鏡子里照到的作者。 ⑸形影:形體和影子。自相憐:自己的形體和影子互相同情,憐憫。意思是孤獨。 【譯文】 以前,做宰相時,報效國家,日理萬機,志向遠大。 現在,做了長史,無事可做,蹉跎歲月,虛度華年。 誰知道照鏡子時,才看到自己頭發白了,老了。 我深深感到孤獨,只是自己的形體與影子相憐。 張九齡是唐代著名的賢相,晚年受李林甫排擠,貶官外任。這首五絕是他晚年的作品,是說我從前懷有凌云壯志,誰知年華虛度,已到白發之年;今番對鏡自照,誰知道明鏡里的影,與我的形竟然相對哀憐。用寫實和議論相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自己壯志凌云而老大無成的感慨。明白如話,言簡意深。雖寫自己流年虛度、雄才未展的感慨,也巧妙地寄寓了他對唐王朝任用奸人,排斥忠良,致使國事日非的不滿情緒。 簡析 張九齡從政之初,仕途通達,志氣高昂,他胸懷壯志,惟恐虛度光陰而一事無成。他曾因中書侍郎張挺之事而被認為結黨營私,罷免了宰相職務,后又被貶為荊州長史。這首《照鏡見白發》詩是他為自己青春年華流逝、匡扶社稷的壯志未酬而大發感嘆而作的。“宿昔青云志,蹉跎白發年”一是說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自己沒有說服唐玄宗,沒有阻止住唐玄宗用人不當感到遺憾;二是說自己被貶攆出京城,做了一個無所作為的閑官而虛度年華。“誰知明鏡里,形影自相憐”意思是說好心沒有得到好報,自己被打擊、排擠到孤立的境地。 此詩感懷身世,既抒發了作者自己的凌云壯志,又感慨了自己一事無成,時光飛逝,透露出他為美好時光空空流逝而深感惋惜之情。全詩語言樸素,文字簡練,寓意頗深。
|
||||||